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3253335A(43)申请公布日2021.08.13(21)申请号202110608454.7G01V1/18(2006.01)(22)申请日2021.06.01G01V1/20(2006.01)G01V1/22(2006.01)(71)申请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地址100000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北京奥运大厦申请人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72)发明人康海霞宋慧娟张云枭李娟卫东周惠张忠坡王若董幼瑞马彦彦邓搏田玉昆(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732代理人韩迎之(51)Int.Cl.G01V1/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附图15页(54)发明名称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应用于微地震技术领域,包括:采集装置、交叉站、采集链和主机;其中,所述采集装置由检波器阵列构成;所述检波器阵列呈放射状,并且每条射线均为宽线采集;所述检波器阵列中的检波器与检波器通过所述采集链连接;所述检波器接收到的震动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采集链进行传输;所述交叉站连接不同的采集链,并将所有检波器接收到的数据传回主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使得相邻道叠加结果能够起到压制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的作用,用叠加后的资料做处理提高微地震事件定位精度,在放射状测线的端点处,布设蜂窝状阵列,平衡工区范围内检波器的分布密度。CN113253335ACN11325333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装置、交叉站、采集链和主机;其中,所述采集装置由检波器阵列构成;所述检波器阵列呈放射状,并且每条射线均为宽线采集;所述检波器阵列中的检波器与检波器通过所述采集链连接;所述检波器接收到的震动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采集链进行传输;所述交叉站连接不同的采集链,并将所有检波器接收到的数据传回主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蜂窝状检波器阵列;所述蜂窝状检波器阵列设置在所述检波器阵列的自由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站,用于向检波器阵列或邻近的其它交叉站转发主机的命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采集装置包括至少四条采集通道,且每条所述采集通道由两条检波器阵列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器阵列由N×M个检波器构成,其中,N和M为正整数。6.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收到由主机给出的命令后,开始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地震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后打包传送给交叉站;交叉站作为测线和交叉线的数据交换节点,管理测线上的检波器,将收集到的数据打包发送给主机,每个交叉站通过两侧的采集链接口串行连接各个检波器;主机完成对各交叉站的任务分配管理和地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储记录工作,并通过交叉站给两侧的检波器发送数据采集的命令。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采集装置包括至少四条采集通道,且每条所述采集通道由两条检波器阵列构成;获取数据后对不同道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叠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道所述数据叠加方法包括:线性组合、方型组合以及不规则组合方式。2CN113253335A说明书1/9页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微地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地面微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国内常用的微地震监测方法有三种:地面微地震监测、井中微地震监测以及浅井监测。井中微地震监测通常在井网密集区域应用,对监测距离、监测井井况要求较高;浅井监测一般用于某一区域的长期监测,检波点数量较少,在定位精度上比逊色于地面监测。[0003]观测系统的空间布置是影响地面微地震监测效果和定位精度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国内针对观测系统布设方式进行的研究较少。[0004]目前用于生产的地面微地震监测的观测系统主要分为三种:[0005](1)放射状观测系统布设方式是目前地面微地震监测应用最广泛的观测系统布设方式,相同检波器数量下,该方式收敛效果最好,仪器利用率较高,兼顾了成本和数据的可靠性。余洋洋等对放射状观测系统的道距、接收线数、线长等参数进行了测试,为放射状观测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参考。[0006](2)国内开始微地震监测试验初期,试验了网格状布设方式,该布设方式检波器使用数量较大,没有进行广泛使用;[0007](3)针对某些微地震监测区域信噪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