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484125103484125A(43)申请公布日2014.01.01(21)申请号201310477113.6(22)申请日2013.10.14(71)申请人厦门大学地址361005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72)发明人叶李艺赵杰张敬苗吐松(74)专利代理机构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代理人陈永秀马应森(51)Int.Cl.C09K17/00(2006.01)B09C1/00(2006.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57)摘要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为固体笋壳基生物炭,在400℃下隔绝氧气热解30min所得的元素组成为C、H、N、K、P、Mg、Ca、Si和O。所述土壤改良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笋壳清洗烘干、粉碎后装入热解炉中,在380~420℃下隔绝氧气热解20~40min,生物质笋壳经过干燥、预炭化、炭化得到固体笋壳基生物炭。改良方法如下:将土壤改良剂以2.5%~10%的质量分数添加进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中,加水至田间土壤饱和持水量的70%,用薄膜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并在薄膜上每间隔5cm处开一气口,每2~3天加水补充散失的水分,培养后取出风干,得改良土壤。CN103484125ACN1034825ACN103484125A权利要求书1/1页1.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为固体笋壳基生物炭,其在400℃下隔绝氧气热解30min所得的元素组成为C67.17%、H3.885%、N3.102%、K1.20%、P0.41%、Mg0.26%、Ca0.28%、Si0.25%、O23.443%。2.如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笋壳清洗烘干、粉碎后装入热解炉中,在380~420℃下隔绝氧气热解20~40min,生物质笋壳经过干燥、预炭化、炭化得到固体笋壳基生物炭,即土壤改良剂。3.如权利要求1所述土壤改良剂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土壤改良剂以2.5%~10%的质量分数添加进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中,加水至田间土壤饱和持水量的70%,用薄膜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并在薄膜上每间隔5cm处开一大小为1mm×1mm的气口,保持与大气通气,每2~3天加水补充散失的水分,培养30天后取出风干,得到改良土壤。2CN103484125A说明书1/4页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背景技术[0002]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让植物生长的疏松表层,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工矿企业废水废渣、石油、农药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不断地进入土壤环境,引起部分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超标会严重影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并可被作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另外,土壤中重金属还可通过水循环进入地下水,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由于人体对重金属的排出作用较弱,长期食用或饮用被重金属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重金属在人体内的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0003]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相比于其他污染,如有机物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重金属在土壤中只会发生存在形态的转变,而不会自然降解,也不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且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能力较差,可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如重金属铅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在土壤中相对于其他重金属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残留,对植物体产生毒害作用,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潜伏期长,且难以排出。近年来,铅污染对人类健康损害事件时有报道,如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等,因此,铅污染土壤的改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淋洗法、植物修复法和电动修复法。淋洗法工作量大,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植物修复法成本低廉,但修复周期较长,且修复效果有限,用于修复后的植物处理也是个难题;电动修复法成本高,操作复杂,工程庞大,不适合大面积修复。用生物炭降低土壤中铅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方法称之为固定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良好,实现了废物利用,并可较好地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0004]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与产笋国,拥有丰富的笋壳资源。目前,笋壳的处理方法为燃烧或直接丢弃,不仅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人们开始寻求笋壳较为高效的利用方法,如CN101851122A公开了一种利用笋壳制备有机肥的工艺;CN102125067A公开了一种利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