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时政热点专题补充[一]胡锦涛访问非洲八国背景材料:应喀麦隆总统比亚、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苏丹总统巴希尔、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南非总统姆贝基、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塞舌尔总统米歇尔的邀请,2007年1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为期近两周的非洲8国访问,这对中非如何贯彻落实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次出访非洲8国,其旨在进一步加深中非传统友谊、落实北京峰会成果、扩大双方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创新训练:1.非洲八国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的是:A.喀麦隆B.利比里亚C.苏丹D.南非2.非洲八国中,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赞比亚B.南非C.苏丹D.莫桑比克3.刚果河(扎伊尔河)发源于:A.赞比亚境内B.纳米比亚境内C.莫桑比克境内D.塞舌尔境内4.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一贯尊重非洲各国根据自己国情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真诚的、无私的。体现了:①立场不同,价值观就不同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观就不同,做出的价值选择也就不同③正确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④不同的价值观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在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表示,将采取扩大对非援助规模等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以推动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体现了: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④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近年来中非贸易额稳步增长,2000年中非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2005年达到397.46亿美元,2006年仅1—9月份就达到405.57亿美元。中国现已成为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下列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的是:A对等贸易B展卖C三来一补D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7.中国与非洲人民同命运、共患难,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斗争中,一贯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体现了我国:①国家的对外职能②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的依据③中国以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自己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④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①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材料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自身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给予非洲各国人民以宝贵的支持和力所能及的援助。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一贯尊重非洲各国根据自己国情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深得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材料二:中国同非洲人民同命运、共患难,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斗争中,一贯相互同情,相互支持。材料三:加强和发展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四: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表示,将采取扩大对非援助规模等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以推动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二]关注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共享发展成果【背景材料】民生,不只是一个靓丽的字眼,更是鲜活的实践,百姓真切的体验。2006-2007年,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一项项新举措的出台,一个个“老大难”问题的化解,一张张笑脸的出现,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为此,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要求和部署,始终贯穿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根红线,让人们看到了更加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在2007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