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5903885A(43)申请公布日2016.08.31(21)申请号201610333175.3(22)申请日2016.05.18(71)申请人李磊地址225500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镇双登大道220号(72)发明人李磊(51)Int.Cl.B21J17/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包括炉壳体,炉壳体内部设有加热腔室,加热腔室内设有传输带,传输带一端与炉壳体之间设有入口,传输带另一端与炉壳体之间设有出口,传输带上设有浇注模具,浇注模具内设有浇铸件,加热腔室底部设有热源发生装置,加热腔室内顶部设有热气循环导流件,炉壳体顶部设有排气口。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整体结构简单,全自动化,减少人力投入,直接浇注成型,快速进入下个步骤,产品质量好,满足所需要求,便于推广使用。CN105903885ACN10590388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包括炉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体内部设有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内设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一端与炉壳体之间设有入口,所述传输带另一端与炉壳体之间设有出口,所述传输带上设有浇注模具,所述浇注模具内设有浇铸件,所述加热腔室底部设有热源发生装置,所述加热腔室内顶部设有热气循环导流件,所述炉壳体顶部设有排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由金属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件通过传输夹具放置于浇注模具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夹具活动设于炉壳体外部入口侧。2CN105903885A说明书1/2页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属于铸造工艺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铸造炉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铸件生产加工设备,其应用非常广泛。无论大中小铸造企业的炉子形式怎样,吨位多少,其内部结构大部分是硼酸、金粉、石英、砂子、石棉布、泡花碱等材料经压实振动而制成,耐用性低,其外部结构大多采用钢板制成,重量较大,不易运输和移动,且强度不够,不能满足生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0003]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包括炉壳体,炉壳体内部设有加热腔室,加热腔室内设有传输带,传输带一端与炉壳体之间设有入口,传输带另一端与炉壳体之间设有出口,传输带上设有浇注模具,浇注模具内设有浇铸件,加热腔室底部设有热源发生装置,加热腔室内顶部设有热气循环导流件,炉壳体顶部设有排气口。[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传输带由金属材质制成。[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浇铸件通过传输夹具放置于浇注模具内。[0010]优选的,传输夹具活动设于炉壳体外部入口侧。[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0012]整体结构简单,全自动化,减少人力投入,直接浇注成型,快速进入下个步骤,产品质量好,满足所需要求,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0013]附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0014]以上附图中:1、炉壳体;2、加热腔室;3、传输带;4、入口;5、出口;6、浇注模具;7、浇铸件;8、传输夹具;9、热源发生装置;10、热气循环导流件;11、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0016]实施例一:[0017]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直接浇注锻造炉,包括炉壳体1,炉壳体1内部设有加热腔室2,加热腔室2内设有传输带3,传输带3由金属材质制成,传输带3一端与炉壳体1之间设有入口,传输带3另一端与炉壳体1之间设有出口5,传输带3上设有浇注模具6,浇注模具6内3CN105903885A说明书2/2页设有浇铸件7,浇铸件7通过传输夹具8放置于浇注模具8内,传输夹具8活动设于炉壳体1外部入口4侧,加热腔室2底部设有热源发生装置9,加热腔室2内顶部设有热气循环导流件10,炉壳体1顶部设有排气口11,整体结构简单,全自动化,减少人力投入,直接浇注成型,快速进入下个步骤,产品质量好,满足所需要求,便于推广使用。[0018]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4CN105903885A说明书附图1/1页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