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地理模拟题2006.10福州格致中学廖德和读“某地7月份的平均气温图”,回答1~4题。1.A、B两地的地形可能是()A.同为盆地B.A为山地、B为盆地C.同为山地D.A为盆地、B为山地答案:C从图中可看出,A、B两地的气温低于28℃,低于周围附近地区,地势较高,结合具体地形知识,A为南岭,B为武夷山。2.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A.E、F两地的地势高于四周B.E、F两地的地势低于四周C.E地的地势高、F地的地势低D.E地的地势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答案:D此时为北半球夏季,E、F两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利用“高高低低”规律,说明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再结合中国地形知识可知,E地是地势高所致;F地是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比同纬度地区气温较低。3.M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A.酸性土壤的改良B.盐碱地的改良C.荒漠化的防治D.沼泽地的保护答案:AM地农业区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是红壤的改良。4.影响P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河流、资源B.旅游、政治C.交通、宗教D.地形、河流答案:DP城市是武汉,位于两江汇合处,平原地区,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地形、河流。5.(16分)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某一粮食作物的时空变化示意图材料二: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旱灾1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067万公顷,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材料三:从2005年6月10日在京召开的中国节水用水先进技术设备会上获悉,全国正常年缺水近400亿立方米。据世行测算,中国每年因干旱缺水造成损失约为350亿美元。(1)分析材料一,判断这种粮食作物是何种作物?(1分)(2)当前,该作物在我国集中分布在哪里?为什么?(3分)(3)请分析该作物种植空间变化的趋势及产生这一趋势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分)(4)分析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原因。(4分)(5)干旱缺水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试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及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4分)答案:(1)水稻。(1分)(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南方地区)。水稻是亚热带、热带作物,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3分)(3)种植的最北界线向北移。自然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且雨热同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人为原因:①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②人口迁移为北方提供了水稻种植经验。(4分)(4)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夏季风的强弱、迟早都会造成水旱灾害;另外,西北内陆地区深受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较少,易造成干旱。(4分)(5)降水量减少、人口增多、大耗水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消费量剧增、浪费水资源和水污染严重等。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4分)解析:本题以农作物的分布的变化、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涉及的内容多,难度较大。可根据汉代的粮食作物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判断为水稻,因小麦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少不具有代表性。依据水稻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及其向高纬推移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全面分析。同时还要运用我国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及解决措施的知识,解决措施主要从时间、空间、节约、防治、管理、技术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