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人民版1.(2016·山东淄博高三复习阶段性诊断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节选)(1)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各举一例即可)。(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解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2)依据材料“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可知,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福民的良策。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等。答案:(1)措施:惩奸宄——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奖励耕织;尚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重农抑商。(2)评述: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福民的良策。商鞅的各项新法令适应了秦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了富国强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评价看到了商鞅之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中肯的。另一方面,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这也是应该看到和指出的。2.(2016·山东青岛高三自主诊断)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有人认为“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是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2)以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解析:(1)社会转型,据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和“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据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2)观点评价,抓住评价标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意义即可。答案:(1)转型:政治上,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过渡。经济上,废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2)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融入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对孝文帝改革不应该否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3.(2016·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曰:“夸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夸先急务。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辩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解析:(1)第一小问矛盾,结合材料一“故臣以理财为方夸先急务。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体现了王安石主张调节的矛盾是政府、农民、地主之间的矛盾;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长处,据材料二“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归纳王安石的长处。第二小问制约因素,材料二“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说明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说明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说明变法手段简单粗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