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田润垠一、课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境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为此,我校于2009年9月实施了生本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生本教育理念已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其生本实验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我校生本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自然要担当此任。经过一年多尝试,我校数学教师已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并感觉到,课堂提问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重难点的突破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课堂有效性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要点,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中重要的“激活”因素。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成功地应用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忽视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不会或不敢提出问题;不重视学生提问意识的激发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综上所述,我们要改变课堂提问有效性差的现状,使提问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选择了“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斯蒂文思(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时隔54年以后,弗洛伊德(1966)的重复研究发现,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77%的答案要求是具体的事实。国内有陈冠忠在《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提问过多,提问时几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提问对象只集中几个优生,而不顾及后进生,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只注重结论,排斥求异思维,忽视思维过程。有的教师一心期望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或书本的答案完全一致,而很少问‘‘为什么‘‘,从而不能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错过了塑造学生思维的时机,也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各类杂志刊物及网络上发表的有关课堂提问的论文也是层出不穷。纵观国内外专家的观点,都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具体对策也比较零乱,且不适用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我校师生实际,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的策略。本课题紧扣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评议、教学案例分析等途径来探究课堂有效性提问,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三个方面系统构建适合我校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生本教育思想该思想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他提倡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二)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三)我国传统“启发式”的教育理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