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117321A(43)申请公布日2018.06.05(21)申请号201711452058.X(22)申请日2017.12.27(71)申请人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210000江苏省南京市大光路大阳沟44号(72)发明人苏双青边妙莲陈士朝马冬阳李亚奇孙辉吴道洪(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代理人刘小峰(51)Int.Cl.C04B28/00(2006.01)C04B18/04(2006.01)C04B40/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地聚物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聚物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赤泥熔分渣破碎、筛分后,得到透水砖骨料;将破碎、筛分、粉磨后的第二赤泥熔分渣、粉磨后的煅烧高岭土和粉磨后的高炉矿渣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料;将混合粉料、激发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地聚物胶凝材料;将地聚物胶凝材料加入透水砖骨料中,搅拌后装入磨具成型,得到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将得到的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于室温条件养护后脱模,得到脱模后的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将脱模后的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采用微波养护,得到地聚物基透水砖成品。本发明的方法减少水泥的消耗,减少CO2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得到的地聚物基透水砖具有优异的强度和使用年限。CN108117321ACN10811732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地聚物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透水砖骨料将第一赤泥熔分渣破碎、筛分后,得到透水砖骨料;(2)准备胶凝材料将破碎、筛分、粉磨后的第二赤泥熔分渣、粉磨后的煅烧高岭土和粉磨后的高炉矿渣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料;(3)制备地聚物胶凝材料将所述混合粉料、激发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地聚物胶凝材料;(4)制备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将所述地聚物胶凝材料加入步骤(1)得到的所述透水砖骨料中,搅拌后装入磨具成型,得到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5)制备地聚物基透水砖成品将步骤(4)得到的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于室温条件养护后脱模,得到脱模后的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将所述脱模后的地聚物基透水砖半成品采用微波养护,得到地聚物基透水砖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赤泥熔分渣、所述煅烧高岭土和所述高炉矿渣的质量比为1∶(0.4-0.8)∶(0.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粉料、所述激发剂和水的质量比为1∶(0.25-0.35)∶(0.15-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聚物胶凝材料和所述透水砖骨料的质量比为1∶(3-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剂为水玻璃,所述水玻璃的模数为1.2-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搅拌时间为1-3min。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骨料的粒径为3-5mm;和/或,所述第二赤泥熔分渣的粒度为25-48μ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高岭土和所述高炉矿渣的粒度均为25-48μ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室温条件养护时间为2-3天,所述微波养护时间为10-20min。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养护的微波功率为120-400W。2CN108117321A说明书1/7页一种地聚物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聚物基透水砖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地表逐渐被各种建筑物、水泥、混凝土、天然石材所覆盖。这种不透水的地面材料不能使雨水渗入地下,从而导致城市地下水位下降,而且一旦遭遇强暴雨,仅靠排水系统排水便很容易出现城市内涝,同时,不透气的路面基本不能与空气进行水分、热量的交换,无法调节地表温度和湿度,与建筑物一起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0003]我国2014年10月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等途径实现。透水砖铺装系统通过构建“降雨-径流-下渗-回用”的良性循环,对恢复和修复城市水生态、减轻硬化路面不利影响有着重要作用,成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技术之一。[0004]地聚物是由法国科学家J·Davidovits于1978年在研究古罗马建筑中提出的,他及其同事用碱激发偏高岭土发生地质聚合反应,形成一类新型胶凝材料。地聚物材料具有比高分子材料、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