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现状论文摘要: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都有特殊之处,通过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缺陷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有所欠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需求型的人才,也因此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所有教育,学习的所有东西,最终都要被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产教融合”是近年来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其本身就有职业性、区域性特点,能够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供需融合的要求,着力培养专业性人才,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育教学融合为一体,在专业、课程、资源、实践等方面完善融合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高职产教融合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一些依据。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当前我国多个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产教融合需要汇聚产与教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资源,缺一不可,该模式施行目的在于共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产教融合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产生的,学校和企业则是推动产教融合的两大中坚力量,但两者的配合需要政府的统筹和主导,否则将难以进行,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的发展和自然规律,明确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等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权利和责任,从而推动产教融合正式实施。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已经开展,并且某些地区、企业与教育机制先试先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当前产教融合机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若要进一步发展和实施,必须全面展开分析,寻找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有效实施的措施。1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基地,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开展对学校的教育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培养生产、建设、操作、管理、服务、研发等诸多类型的实用性人才,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和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融合两方的资源,优化师资力量,让企业的技术性专业型人才为学生培训,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终身获益。2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现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已经进入深入实施阶段,随着教育深化改革以及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产教融合也已经在多个地域实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目前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者步调还不够协调,产教融合深入开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企业冷,学校热”、“企业热,学校冷”的矛盾,具体是由于管理和责任等内容的不明确性造成,由此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想要进一步开展,必须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开展的要素3.1政府统筹主导是产教融合的基础保障市场需求是产教融合的根本动力,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开展的。产教融合从字面上理解非常简单,但具体计划和实施,不是企业或者学校这种独立个体单独决定的,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以政府为主导进行,从而获取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能够营造更优异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和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深化合作,调节两者之间的合作矛盾。由此政府层面应该统筹安排,系统规划,做好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尽快拟定当地的产教融合计划,加快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将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等各部分力量充分发挥,促进产教融合尽快实施。3.2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要规避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才能发挥出产教融合的最大教育特色。校企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过分注重理论性教学,学生多数是在课堂中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或者受场地、时间、设备等的限制,让学生在实习或实训过程中只能学习到有限的东西。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是开展战略性合作的第一步,与企业合作,深入融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甚至可以合作开展科研型产品,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正式的新产品、新工艺以及经营决策,学校、学生以及企业都可以共同获利。由此要求学校要坚持走产、学、研发展之路,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建立一支专业的产教融合教育队伍,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让企业和学校在不断的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3.3以学生为主体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开展是教育深化改革的产物,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也就是说学生是产教融合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要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育开展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让学生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职场规则,在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