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296389A(43)申请公布日2019.10.01(21)申请号201910581588.7(22)申请日2019.06.30(71)申请人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14028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城南路3号(72)发明人陈益增何雁飞薛金彪薛鹏飞(74)专利代理机构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7代理人顾吉云(51)Int.Cl.F22D1/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57)摘要本发明涉及燃气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其能够减少尾部烟道占用空间,降低成本,其包括三段式省煤器,上端省煤器由光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省煤器与下端省煤器由带翅片的光管构成,所述中间省煤器和下端省煤器之间留有脱硝空间。CN110296389ACN11029638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其包括三段式省煤器,上端省煤器由光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省煤器与下端省煤器由带翅片的光管构成,所述中间省煤器和下端省煤器之间留有脱硝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螺旋式翅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省煤器为三层省煤器管,所述中间省煤器为两层省煤器管,所述下端省煤器为四层省煤器管。2CN110296389A说明书1/2页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燃气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背景技术[0002]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同时基于环保压力及废气余热利用的需要(如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等),燃气锅炉是很好的发展方向。由于各种需要,比如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或者预留尾部脱硝空间,锅炉尾部受热面需布置较多,但是能够容纳受热面的空间是有限的,现有省煤器布置如图1所示,全部采用光管式的省煤器管,为了能够同时保证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和预留脱硝空间,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增大尾部烟道的长度,、需要耗费大量的钢材,不仅成本增加,而且会占用较多的空间,给实际安装和生产带来较多不变。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尾部烟道占用较多空间,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其能够减少尾部烟道占用空间,降低成本。[0004]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其包括三段式省煤器,上端省煤器由光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省煤器与下端省煤器由带翅片的光管构成,所述中间省煤器和下端省煤器之间留有脱硝空间。[000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螺旋式翅片;所述上端省煤器为三层省煤器管,所述中间省煤器为两层省煤器管,所述下端省煤器为四层省煤器管。[0006]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将原本全部是光管式的省煤器管调整为带有扩展受热面的翅片式省煤器管和光管式省煤器管联合使用,可以使用较少的省煤器管即可得到较多的受热面,在中间省煤器和下端省煤器之间可以留出足够的脱硝空间,有效的降低了尾部烟道长度,从而减少了占用空间,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0007]图1为现有省煤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省煤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带翅片的光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见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省煤器布置结构,其包括三段式省煤器,上端省煤器1由光管5构成,中间省煤器2与下端省煤器3由带翅片4的光管5构成,中间省煤器2和下端省煤器3之间留有脱硝空间6,翅片4为螺旋式翅片,可以更好地获得较多的受热面积。[0009]本实施例中,上端省煤器1为三层省煤器管,中间省煤器2为两层省煤器管,下端省3CN110296389A说明书2/2页煤器3为四层省煤器管。[0010]将常规的光管式省煤器管调整为带有扩展受热面的螺旋翅片管式省煤器管。此种形式省煤器在同样的空间内,能够容纳的受热面积保守估计是光管式省煤器的1倍之多,可大大节约空间。但是,由于省煤器入口烟温较高,而扩展受热面翅片较薄,受管内介质冷却效果不理想,若直接在入口区域就布置螺旋翅片管省煤器,扩展受热面易损坏,为此在省煤器入口区域布置一段光管式省煤器,即上端省煤器,让烟温降低到合适的区域后再进入螺旋翅片管省煤器区域。此种布置方式既能达到增加受热面的目的,又可以节省尾部空间,而且可以保证螺旋翅片管省煤器的长期运行。4CN110296389A说明书附图1/3页图15CN110296389A说明书附图2/3页图26CN110296389A说明书附图3/3页图3图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