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879151A(43)申请公布日2020.11.03(21)申请号202010776822.4(22)申请日2020.08.05(71)申请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地址1500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高科技生产基地33号楼(72)发明人高嘉楠(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代理人陈新胜(51)Int.Cl.F28D7/10(2006.01)F28F9/2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4页(54)发明名称一种套管式换热器(57)摘要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以解决传统换热器换热管换热效率低,占用空间大,易结垢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换热壳体、上管板A、上管板B、下管板、多根第一换热管、多根第二换热管和多根第三换热管,换热壳体上设有管程进口、管程出口、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换热壳体内固接有上管板A、上管板B和下管板,并将换热壳体内部自上至下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其中第一腔与管程进口连通,管程出口与第二腔连通,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分别与第三腔连通,第二腔和第四腔通过多根第一换热管和多根第二换热管连通,每根第二换热管内设有一根第三换热管。本发明采用套管的形式进行换热,可有效节省换热空间,提高换热效率。CN111879151ACN11187915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壳体(1)、上管板A(2)、上管板B(3)、下管板(4)、多根第一换热管(5)、多根第二换热管(6)和多根第三换热管(7),换热壳体(1)上设有管程进口(1-1)、管程出口(1-2)、壳程进口(1-3)和壳程出口(1-4),换热壳体(1)内固接有上管板A(2)、上管板B(3)和下管板(4),并将换热壳体(1)内部自上至下分隔成第一腔(Q)、第二腔(W)、第三腔(E)和第四腔(R),其中第一腔(Q)与管程进口(1-1)连通,管程出口(1-2)与第二腔(W)连通,壳程进口(1-3)和壳程出口(1-4)分别与第三腔(E)连通,第二腔(W)和第四腔(R)通过多根第一换热管(5)和多根第二换热管(6)连通,每根第二换热管(6)内设有一根第三换热管(7),且设置于第二换热管(6)内的第三换热管(7)与该第二换热管(6)之间呈间隙设置,第一腔(Q)和第四腔(R)通过第三换热管(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体(1)内的第三腔(E)内固接有多个交错布置的折流板(8),并在第三腔(E)内形成折形流道,壳程进口(1-3)设置在折形流道的一端,壳程出口(1-4)设置在折形流道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二换热管(6)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第一换热管(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第二换热管(6)内的第三换热管(7)与该第二换热管(6)同心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根第一换热管(5)、每根第二换热管(6)和每根第三换热管(7)均为直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根第二换热管(6)的两端和每根第一换热管(5)的两端均与上管板B(3)和下管板(4)密封焊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根第三换热管(7)与上管板A(2)密封焊接。2CN111879151A说明书1/2页一种套管式换热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传统的换热器中的换热管,一般采用列管或蛇形管布置,其特点是占用空间大,换热效率不高,容易产生结垢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换热器换热管换热效率低,占用空间大,易结垢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套管式换热器。[000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上管板A、上管板B、下管板、多根第一换热管、多根第二换热管和多根第三换热管,换热壳体上设有管程进口、管程出口、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换热壳体内固接有上管板A、上管板B和下管板,并将换热壳体内部自上至下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其中第一腔与管程进口连通,管程出口与第二腔连通,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分别与第三腔连通,第二腔和第四腔通过多根第一换热管和多根第二换热管连通,每根第二换热管内设有一根第三换热管,且设置于第二换热管内的第三换热管与该第二换热管之间呈间隙设置,第一腔和第四腔通过第三换热管连通。[0006]优选地,所述换热壳体内的第三腔内固接有多个交错布置的折流板,并在第三腔内形成折形流道,壳程进口设置在折形流道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