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971401A(43)申请公布日2020.11.20(21)申请号201980024105.1(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22)申请日2019.03.0411247代理人刘航段承恩(30)优先权数据2018-0712132018.04.02JP(51)Int.Cl.C21D1/00(2006.01)(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B65G39/07(2006.01)2020.09.30B65H5/06(2006.01)(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F27B9/24(2006.01)PCT/JP2019/0084762019.03.04(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9/193895JA2019.10.10(71)申请人株式会社则武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植田洋俊铃木清孝神田武幸山本茂仁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5页(54)发明名称加热炉用运送辊(57)摘要提供一种具有耐局部变形性的加热炉用运送辊。钢板以由耐热合金制的支持突起(70)专门支持的状态被运送,所述耐热合金制的支持突起(70)比遮蔽构件(72)高地突出地设置于辊主体(68)的外周面的辊主体(68)长度方向的规定间隔的多个位置。耐热合金制的支持突起(70),由于与被运入的冷态的钢板以一点点的接触面积接触,所以从辊主体(68)向钢板的热传导少,对高温的辊主体(68)的辐射冷却被设置于支持突起(70)间的遮蔽构件(72)遮蔽,由此辊主体(68)的急速冷却被抑制,辊主体(68)的外周面的局部变形被抑制。由此,没有支持突起(70)的变形,消除了在钢板的运送上发生障碍的情况。CN111971401ACN11197140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加热炉用运送辊,其特征在于,呈长的形状,在使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位于加热炉内的状态下两端部在该加热炉外被支持,用于在该加热炉内支持且运送被加热物,所述加热炉用运送辊包含:由耐热合金制的金属管构成的辊主体;耐热合金制的支持突起,其突出地设置于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的所述辊主体长度方向的规定间隔的多个位置来支持所述被加热物;和遮蔽构件,其具有所述支持突起的从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起算的高度以下的厚度,且将所述辊主体的所述支持突起之间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用运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突起由分别焊接于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的所述辊主体长度方向的规定间隔的多个位置的耐热合金制的多根环状丝或管状堆焊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用运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突起由呈螺旋状地焊接于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的耐热合金制的1根螺旋状丝或螺旋状堆焊材料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炉用运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由具有所述支持突起的从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起算的高度以下的厚度、且在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游隙嵌合于所述支持突起间的1个或2个以上的耐热合金制短管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炉用运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由以覆盖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的方式以所述支持突起的从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起算的高度以下的厚度卷绕在所述支持突起间的绝热材料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炉用运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由以覆盖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的方式以所述支持突起的从所述辊主体的外周面起算的高度以下的厚度卷绕在所述螺旋状丝或所述螺旋状堆焊材料间的绝热材料构成。2CN111971401A说明书1/8页加热炉用运送辊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使用运送辊将冷态的被加热物纳入加热炉内,并将加热后的被加热物向加热炉外运出的加热炉用运送辊,尤其是涉及抑制运送辊变形的技术。背景技术[0002]以往,作为在进行使钢板、烧结合金制成形物等被加热物红热的加热处理的加热炉内,一边支持常温的被加热物一边将其运入至加热炉内,并将加热后的被加热物运出的构件,曾提出了一种耐热冲击性和耐热变形性高的运送辊,其呈长的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于加热炉内的状态下两端部在该加热炉外被支持。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加热炉用运送构件便是这种。据此,由于是外侧管状构件和内侧管状构件隔着中间构件而一体地重叠而成的双重管结构,所述外侧管状构件由耐热冲击性和耐腐蚀性相对高的耐热合金构成,所述内侧管状构件位于该外侧管状构件的内侧,且由耐热变形性相对高的陶瓷构成,所述中间构件由耐热性绝热材料构成,因此与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由耐热冲击性相对低的陶瓷制外管和由钢管或耐热合金构成的内管构成的运送辊比较,耐热冲击性和热变形性高。[0003]在先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7617号公报[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5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