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构式语法看“比N还N”论文论文导读:比N还N”句式被广泛运用于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所有本文采用构式语法研究“比N还N”。这种意义冲突的消除叫做“语义压制”。语义压制,从构式语法看“比N还N”。关键词:“比N还N”,构式语法,语义压制1.引言“比N还N”句式被广泛运用于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是“比N还A”(A代表谓词语)的一种变化形式。其比较项与结论项是同一个名词,“还”是一个程度副词,按照传统语法其后本应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但此句式中使用了和被比较项相同的名词,这样反而使此句式具有了独特的语用意义和修辞效果。例如:“比阿Q还阿Q”“比曹操还曹操”,不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而且还有委婉的语义。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已不能全面综合的研究此句式,也不能认知地解析其理解过程,所有本文采用构式语法研究“比N还N”。2.前人研究及理论基础比N还N是汉语中一种特殊表达句式,汉语学界对此句式已做过不少研究,大体上是从句法、语义、修辞效果方面对句式进行研究,对能运用于此句式的N进行了总结分类,强调了此句式的修辞效果。尤庆学(2000)从此句式的结构特点和修辞功能进行了研究。论文参考,语义压制。传统的研究有其优势,但缺乏整体的统一性,现代对语言的研究是从句式研究逐步过渡到构式研究,构式语法对这种新创结构的解释具有独特的优势。构式语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整体的研究思路。AdeleE.Goldberg(1995)提出了“构式语法”的理论观点,其基本观点是:“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也就是说,构式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其意义是不能由其组成部分推导出来,不是其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比N还N”的构式认定根据构式语法,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pairingofformandmeaning)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pairingofformandfunctions)(Goldberg,1995;Jackendoff,1997)。这一定义所蕴含的意思是,凡是构式,无论简单和复杂,都有自己独立的形式、语义或功能。论文参考,语义压制。有关构式的另一种说法是: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就都可称之为构式(Goldberg,1995)。“比N还N”句式是“比N还A”比较句式的一个变体,其中比较项与结论项是同一个名词,句式中的“比N”是一个介宾短语,前一个“N”是作为介词“比”的宾语,表达的是指称意义,“还N”是一个状语短语,“还”是程度副词,后一个“N”表属性意义。而“比N还N”具有自己的意义,起到了强调夸张的作用,这个是无法从其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中得出来的,所以说“比N还N”是一个构式。构式“比N还N”是一个完形,其中的组成成分缺一不可。去掉“还”以后,此构式是不成立的。论文参考,语义压制。例如:(1)她比任何英国人还英国人。(2)她比任何英国人英国人。这是因为,此句式是一种比字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被比较项具有最高的性状或程度;说话人用“比N还N”句式来说明比较项比被比较项的性状或程度更高,有明显的夸张色彩。论文参考,语义压制。程度副词“还”用在这儿,具有强调程度的作用,加重了夸张色彩。如果去掉“还”,整个句子就没有成立的必要性了。构式语法认为构式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句法共同组成的,构式和其组成成分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构式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它对进入其中的名词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进入这个构式,进入这个构式的名词需要是大家所熟知的,所共享的名词,而且N所表示的事物一般具有不止一种属性。4.“比N还N”的理解机制既然构式义是由词汇义和句法相互作用生成的,那么词汇义会影响构式义,构式义也会作用词汇义,它们表现为一致和冲突的关系:一致时,词汇义加强句式义,这个构式成立,冲突时,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句子不成立,另一种是构式义或词汇义占优先地位,从而消除冲突。这种意义冲突的消除叫做“语义压制”。在“比N还N”的构式中,构式对进入其中的名词进行压制,要求名词有丰富的属性义。后N表示多种属性义,在具体语境中被提取的属性是这个名词的突出属性。提取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借助于认知转喻的。转喻是在同一认知域中进行的映射(mapping),即同一认知域中的一个范畴被用来替代另一个范畴,其首要的功能是指称,同时也具有理解功能。论文参考,语义压制。转喻的生成与理解依赖于概念转喻。概念转喻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Lakoff1987)。论文参考,语义压制。例如:燕子说:“就他?比农民还农民,还想在城里混出点名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