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气魄pò扮演bàn澎湃bài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5%93%BD%E4%BD%8F&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哽住gěngB.哺育fǔ惩罚chéng懊悔ào逼狭xiáC.屏障píng山巅diān滋长zī炽痛chìD.惨白chǎn亘héng古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9%95%90%E5%A4%B4&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镐头gǎo胡骑j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宛转操炼祈祷雄健B惩罚肃静泛烂山巅C缠绕蚱蜢体魄戎机D视查懊悔澎湃哺育3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B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解决同学们的倡议。C张老师的一席话把我先前的顾虑全赶跑了。D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6.填空(10分)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②峨眉山月半轮秋,。 ③,寒光照铁衣。 ④《春夜洛城闻笛》中体现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 ⑤成语“扑朔迷离”是从《木兰诗》中“,”概括而来的。 在你阅读过的下列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任选一个角度简略说说。(2分)《童年》《鲁滨孙漂流记》 (二)(16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7%BA%A2%E5%A6%86&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4%B8%9C%E9%98%81&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8%8A%B1%E9%BB%84&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木兰代父从军,表现古代人民要求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7%94%B7%E5%A5%B3%E5%B9%B3%E7%AD%89&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男女平等,广大妇女对男卑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5%A5%B3%E5%B0%8A&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女尊的抗议。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C.木兰代父从军,反映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自由的劳动生活。D.木兰代父从军,侧面表现了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5%8F%A4%E4%BB%A3%E6%88%98%E4%BA%89&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 3.“同行十二年”与前文“壮士十年归”在时间上是否矛盾?为什么?请写出全诗中类似的诗句。(2分)答不矛盾因为这两处数字都是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8%99%9A%E6%95%B0&fr=qb_search_exp&ie=utf8&eid_gfrom=151"\t"_blank"虚数,极言其多。 阅读《伤仲永》,完成9~12小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