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勘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关于地勘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低碳矿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地勘单位抢抓机遇,使地勘行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球的地质勘查整体态势仍然强劲。与此同时,我国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力度加大,融入市场步伐加快,投资也在逐年增加,作为矿业经济的上游板块,地质勘查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我国地勘行业经济发展现状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球地勘投资只有20多亿美元。此后,随着矿产品价格上涨,中国地质勘查投资总量也随之上涨。2017年,全球地勘投资达52亿美元,接近1997年的波峰(当年全球固体矿产投资57亿美元)。2017年,全球地勘总投入又比2017年增长20多亿美元,单从固体矿产投资总量上就可见一斑。2017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地质勘查投入萎缩,但总体发展前景依然看好。2017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在整个勘查投入中的比例继续加大,预计整个勘查投入在财政资金的拉动下保持增长态势。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地质勘查投资力度的“十五”期间,社会类资金投资第一次超过了中央和地方投资,社会类地勘投资份额从2000年的30%增加到2017年的70%,投资比例变化的同时,地勘市场主体也在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民企涉足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矿产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愈来愈显著。二、我国地勘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一)地质勘查工作领域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地勘单位改制,国有地勘单位逐步融入本地区经济发展之中,受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影响,市场由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勘查市场向“大地质”市场过渡,地质工作的内容将不断丰富。来自地质灾害防治、地热资源勘查、建筑工程勘查、地下水污染防治、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的地质工作将继续走强。(二)海外地质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主要以亚洲和非洲国家为主,投资矿种多为有色金属。虽然进入海外矿业投资市场的历史较短,但近几年的发展确实使我国企业在融入国际矿业投资市场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我国地勘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人才断层和复合型人才缺乏。随着地勘经济和矿业开发的不断发展,地质找矿工作投入力度的加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很多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严重断层,已退休的老同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年轻人在业务方面还不能很快上手,技术骨干凤毛麟角。随着地勘单位越来越多地融入地方、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经营管理、综合研究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在加强地质找矿和地质勘查工作中,作为地勘单位,依法取得矿业权是先决条件,而现在由于种种政策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存在,办理矿权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大,矿权申办难度加大、维权成本高。地方政府成立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实际控制矿业权及其运作管理,制定地方政策,收取安全、投资保证金。同时,这些保证金并没有相应的专门账户进行管理,常被挪用,到时会以投资不到位、环境遭到破坏而不予退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选择地方企业开发资源,制定土地政策,帮助地方的矿业公司垄断辖区内的矿产开发,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当前的地勘工作和长远的地勘经济发展。(三)忽视科技创新,设备落后。目前,我国很多地勘单位只注重开拓社会市场,增加经济效益,人力、物力的应用都集中在具体项目实施上,真正投资在科技创新、技术手段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本少之又少,坐下来潜心搞研究的技术人员也很少。现有的勘查设备相对落后,对于设备,使用的多,维护的少,有的设备购买回来了,才发现不适用;有些先进的设备,又不是很会操作。地勘单位要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力,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陈旧落后,有的甚至还在超期服役,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配套、加强改造,进一步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四、我国地勘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注重人才培养,留住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地勘单位应该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借鉴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人尽其才。前些年,由于地勘行业不景气,地勘单位盲目转型,发展第三产业,地勘主业的地位降低,许多优秀地质技术人员纷纷下海或调入其他行业部门,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目前,好多地勘单位用人方面都是论资排辈,一些年轻而且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单位重视,不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因而跳槽谋求更好的发展。针对人才断层的问题,地勘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聘请地质专家和已退休的老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老专家熟悉本地区地质工作背景和经验丰富的优势,一方面“传帮带”,另一方面有效缓解人才断层的问题。另外,要给在职人员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注重调动地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激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攻关,制定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和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