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择校现象看教育公平(榆中县来紫堡中学周立仁)关键词:教育公平择校现象和谐教育一、教育公平。教育专家周洪宇撰文指出:“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教育公平跟其他的公平相比更重要的在于教育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因此确保教育公平,不仅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基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说:“有教无类”。所谓善政不如善教,教育的至高理想,便是“以斯道觉斯民”。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局面。实现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本身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国民教育涉及社会的所有层面,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将阻碍各阶层利益的有序调整,而且将不断拉大原有的贫富差距,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因此,实施公平的国民教育也是改革开放大业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和谐社会呼唤全民族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教育本身不公平,不但不能纠正社会的不公平,反而会再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可以说,教育公平被公认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它也有可能扩大社会不公平,阻碍和谐社会的实现。和谐社会是一个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是一个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培养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公平,只有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二、择校,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马志武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择校的恶果:“择校,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公平。让更多的孩子失去了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知识越来越渴望,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择,在中国有着历史的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孟母择邻,是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到如今,家家一个独生子,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被凝聚、被激化,先择校而后择师,比当初之孟母丝毫不差。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大等原因,是家长和学生择校的重要原因。例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办独立初中,本来应到我校就读的学生,每年至少有四五十人从小学毕业就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县属中学。而这些学生都是各小学学习成绩最佳的。没有进入县属中学入的学生也想有一天能够进入县属中学读书。因为县属中学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人文环境,而广大的农村中学,师资匮乏,设施简陋,更不必说良好的人文环境。老师戏称:“我们是被遗忘的角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选择学校,是源于内心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应该可以理解的。在有能力选择的家庭里,谁都愿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子女大多在县属重点中学就读。在没有能力选择的家庭里,只好让孩子就近入学。由于择校的缘故,使得县属中学的生源比农村学校要好得多。良好的生源让县属中学越办越好。同时,县属中学的大班额也让老师们头疼不已,一个班六七十人非常常见,个别班级超过八十人。老师们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我们农村中学,良好的生源流失、较多的优秀教师调走,学生越来越少,一个班二三十人,个别班级不足二十人,学校越办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如此,有些家长还择班级、择老师、甚至择座位,择校现象愈演愈烈。由于择校的缘故,无形中加重了并不富裕的农民的负担。择校,是中国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要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着较大差异,择校现象就很难消除。三、治理择校现象的策略。择校现象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公平,治理这种现象刻不容缓。治理的策略如下:1、坚持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就是尽最大可能为每一所学校提供相同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之间的条件差异。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2、让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支教,以城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动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3、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去任教,并且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各种待遇(至少不低于城区教师待遇)。4、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