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884269A(43)申请公布日2019.06.14(21)申请号201910106402.2(22)申请日2019.02.02(71)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72)发明人王付勇赵久玉(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代理人王涛任默闻(51)Int.Cl.G01N33/24(2006.01)G01N15/08(2006.01)G01N11/00(2006.01)G01N13/02(2006.01)G01N13/00(2006.01)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2页附图6页(54)发明名称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及系统。该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包括:根据油相的黏度、水相的黏度、毛细管有效长度、毛细管半径、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油相的密度、水相的密度、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界面张力和接触角,计算渗吸时间;根据分形维数、孔隙度、岩心直径、岩心最大孔隙半径、岩心最小孔隙半径、有效孔隙半径、界面张力、接触角、油相的密度、水相的密度、毛细管有效长度、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毛细管半径、油相的黏度和水相的黏度,计算渗吸速度;根据渗吸时间、渗吸速度和孔隙体积计算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本发明可以准确预测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进一步有效指导致密油藏的开发过程。CN109884269ACN109884269A权利要求书1/3页1.一种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油相的黏度、水相的黏度、岩心长度、毛细管半径、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油相的密度、水相的密度、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界面张力、接触角、分形维数、孔隙度、岩心直径、岩心最大孔隙半径、岩心最小孔隙半径、有效孔隙半径和孔隙体积;根据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孔隙度、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和所述岩心长度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根据所述油相的黏度、所述水相的黏度、所述毛细管有效长度、所述毛细管半径、所述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所述油相的密度、所述水相的密度、所述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所述界面张力和所述接触角,计算渗吸时间;根据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孔隙度、所述岩心直径、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所述有效孔隙半径、所述界面张力、所述接触角、所述油相的密度、所述水相的密度、所述毛细管有效长度、所述油水界面移动距离、所述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所述毛细管半径、所述油相的黏度和所述水相的黏度,计算渗吸速度;根据所述渗吸时间、所述渗吸速度和所述孔隙体积计算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孔隙度、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和所述岩心长度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包括:根据所述孔隙度、所述分形维数、所述岩心最大孔隙半径和所述岩心最小孔隙半径计算平均迂曲度;根据所述岩心长度和所述平均迂曲度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平均迂曲度:其中,τ为平均迂曲度,φ为孔隙度,rmax为岩心最大孔隙半径,rmin为岩心最小孔隙半径,Df为分形维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毛细管有效长度:L=τ·l;其中,L为毛细管有效长度,l为岩心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渗吸时间:2CN109884269A权利要求书2/3页其中,t为渗吸时间,μo为油相的黏度,μw为水相的黏度,L为毛细管有效长度、r为毛细管半径,ρw为水相的密度,ρo为油相的密度,α为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σ为界面张力,θ为接触角,x为油水界面移动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残余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根据所述毛细管半径、所述残余油饱和度和所述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有效孔隙半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渗吸速度:其中,Qre为渗吸速度,Df为分形维数,φ为孔隙度,d为岩心直径,rmax为岩心最大孔隙半径,rmin为岩心最小孔隙半径,re为有效孔隙半径,σ为界面张力,θ为接触角,ρw为水相的密度,ρo为油相的密度,L为毛细管有效长度,x为油水界面移动距离,α为毛细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r为毛细管半径,μo为油相的黏度,μw为水相的黏度,g为重力加速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其中,R为岩心自发渗吸采收率,Qre为渗吸速度,t为渗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