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说起过年,不禁让人想起了,直到上世纪50年代,依然流行的一首老北京的民谣:腊八粥喝几天,转眼就是廿三,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炸了丸子炸豆腐,廿六炖锅鱼来炖锅肉,廿七杀只鸭子、宰只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腊月廿三是祭灶日,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腊月二十四是扫房日,这一天要扫除积年的尘土,所以又称“扫年”。腊月廿五、廿六、廿七都是为过年准备美食。腊月廿八则要发面,腊月廿九,家家都要蒸馒头、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猬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蒸好的年货大都放在院落中的缸里,随时可以熥着吃。除夕之前,要做的事还很多,比如剪窗花、写春联、贴门神,卧房门上挂桃符,门楣之上贴挂钱,门上、影壁上或水缸上倒贴“春”字或“福”字,取意“春到了”,“福到了”。有钱人家还要在庭院中挂上大红灯笼;普通人家还要买年画,最受欢迎的是杨柳青年画。过年的高潮在除夕。从下午起,不时从胡同里传来小男孩“送财神爷”的叫卖声。入夜,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饭后,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长辈们端坐堂上,接受晚辈的叩拜辞岁。小孩子要说吉祥话祝福长辈,长辈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红包)分发给儿孙。之后,孩子们提拉着灯笼跑进跑出,屋子内挂着的“走马灯”展现的是“打面缸”、“武松打虎”等故事。女孩喜欢放花,男孩喜欢放炮,到处喜庆热闹。到了农家,这天晚上,还有在院落里,“烧松盆”除祟、铺芝麻秸“踩岁”的习俗。子时,这是过年中最重要的时刻,谓之“更岁交子”。习俗中在子时吃的这种带馅面食,完全是为了辞旧岁迎新年,因此人们把它称为“交子”食,后来演化为“饺子”。这个时辰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静静之意,而且不能一下子煮完,初一吃除夕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相传“守岁”可以使自己或父母长寿,所以除夕夜家家灯火辉煌、通宵不眠。初一到初五是春节的正节。初一至初三是拜年的高潮,对难于见面的亲友可寄送贺年片。忙碌之余,人们纷纷去赶各自心仪的庙会。这期间,老北京还有个老令儿: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初五又叫“破五”,照例也吃饺子,不过饺子一定捏出“花边形”来,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小人搬弄是非,图个吉利。一年一度的春节就是这样,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