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四十五 志二十.docx
星菱****23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相关资料
《清史稿》卷四十五 志二十.docx
《清史稿》卷四十五志二十《清史稿》卷四十五志二十◎时宪一明之大统术,本於元之授时。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万历末,徐光启、李之藻等译西人之书为新法,推交食、凌犯皆密合,然未及施用。世祖定鼎以后,始绌明之旧历,依新法推算,即承用二百六十馀年之时宪术也。光启等龂龂辨论,当时格而不行,乃为新朝改宪之资,岂非天意哉!圣祖邃於历学,定用均轮法以齐七政,以康熙甲子为元。雍正中,从监臣之请,推步改橢圆法,以雍正癸卯为元。道光中,监臣以交食分秒不合,据实测之数损益原用数,以道光甲午为元。自康熙至於道光,推步之术凡三改,而
《清史稿》卷七十 志四十五.docx
《清史稿》卷七十志四十五《清史稿》卷七十志四十五◎地理十七△福建福建:禹贡扬州南境。明置福建行中书省,改承宣布政使司。清初为福建省,置闽浙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海岛平,以其地置台湾府。雍正十二年,升福宁州为府,永春、龙岩为直隶州。增置霞浦、屏南、福鼎。光绪十三年,升台湾府为行省,与福建分治。后入日本。东至海;百九十里。西至江西石城;千五百五十五里。南至海;二百七十里。北至浙江景宁。四百六十里。广九百一十里,袤九百七十五里。南至诏南县南境,北极高二十三度四十四分。北至浦城县北境,北极高二十八度。东至长乐县东境
《清史稿》卷二十八·志三.docx
《清史稿》卷二十八·志三《清史稿》卷二十八·志三◎天文三日月五星恒星黄赤道十二次值宿昏旦中星日月五星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星为浑象而已。近代西人制大远镜,测得诸曜形体及附近小星晕气各种,古今不同,就其著者录焉。日之面有小黑形,常运行二十八日满一周。月之面以日光正照显明景,偏照显黑景。其面有凹凸,故虽全明之中,亦有淡黑杂景。土星之体,仿佛卵形,旧测谓旁有两耳,今测近於赤道星面相逼甚窄,於远赤道所宕甚宽。旁有排定小星五点,最近第一星,约行二日弱。第二星行三日弱。第三星行四日半强。第四星略大,行十六日。第五星
《清史稿》卷二十七·志二.docx
《清史稿》卷二十七·志二《清史稿》卷二十七·志二◎天文二△仪象汉创浑天仪,谓即玑衡遗制,唐、宋皆仿为之。至元始有简仪、仰仪、闚几、景符等器,视古加详焉。明於北京齐化门内倚城筑观象台,仿元制作浑仪、简仪、天体三仪,置於台上。台下有晷景堂、圭表、壶漏,清初因之。康熙八年,圣祖用监臣南怀仁言,改造六仪,曰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天体仪。五十二年,复将地平经、纬合为一仪。乾隆九年,高宗御制玑衡抚辰仪,并安置台上。今考各形制用法,悉著於篇。黄道经纬仪,仪之圈有四,各分四象限,限各九十度。
《清史稿》卷二十六·志一.docx
《清史稿》卷二十六·志一《清史稿》卷二十六·志一◎天文一历代天文志,自史记天官书后,唯晋、隋两志,备述天体、仪象、星占,唐、宋加详,皆未尽也。至元,景测益精明,占候较密,然疆宇所囿,声教未宏,齐政窥玑,尚多略焉。有清统一区夏,圣圣相承。圣祖亲釐象数,究极精微,前后制新仪七,测日月星辰,则穷极分秒。度舆图经纬,则穹历幅陨。世宗复以岁久积差,准监臣改用橢圆术。高宗又以旧记星纪,间有疏漏,御制玑衡抚辰仪,重加测候。迨平定回疆及两金川,复令重度里差,增入时宪。理明数确,器精法密,自古以来,所未有也。今为天文志,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