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周一的早晨,心情还沉浸在昨天“圈内”朋友的聚会所带来的心灵成长的快乐中(我们几个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会定期聚会,以心理督导的形式,既相互宣泄心理的压力,又达到自我的一种心灵成长)。接到一个班主任的电话:“我们班的那个学生还是哭着要回家,昨天一到学校就是这样,你能找她谈谈吗?”为了让她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评价,我采用了请她将现在的学校都评为10分,然后以此为标准,相应地给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进行打分的方法。前三项下来,她对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评分,除了同学氛围一项持平外,其他两项居然都是低于现在学校的。于是我又加上一项她在前面的谈话中一再提到的“心态”,这一次,她给理想中的学校打了个高分,高出现在学校三分。我又问她:“你觉得还有什么重要的项目我们没有列入的了吗?”她认真地想了想,摇了摇头。我将表格放在她面前,说:“从这个评价结果看起来,综合而论,是否还是现在的学校对你更适合些呢?”她低头不语。只低声说了一句:“林老师,我还是想转学。”沉默。过了一会儿,她似乎突然想起什么,说:“对了,老师,上一回我还做了一份我们当地中学的考卷,做完我给自己评了分,结果只有96分,但我一位小学同学,以前成绩与我不相上下,这张考卷,她可是考了98分呢!所以我觉得还是那边的教育质量好,能出好成绩!”她的情绪似乎突然振奋了一下,为这个新找到的“理由”。我笑着请她思考三点:第一,这份卷子是当地中学出的,是否意味着可能与他们平时的教学风格较为一致,而可能与我们这里的教学风格就不一致,你在完成这份卷子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第二,中考,高考这样一些重大的考试,一定就按当地中学的风格出卷吗?第三,这份卷子你和你的小学同学相差2分,是否就一定说明你现在不如她了呢?她似乎有些失望没能用这个例子“说服”我。这一个过程下来,我明显感觉到来自她内心的心理防御,而以她的智力水平,足以将她的内心世界掩饰得相当周密。于是,我试着通过“房树人测验”来了解她。我递过一张A4纸和一支2B铅笔,请她在上面画一幅画,画什么都可以,只要包括房子,树和人三个因素就可以了,房子,树,和人的数量,大小等都不限。她没有太多犹豫,立即在纸的中央画了两座紧紧相邻的房子,三颗树,一个人。在房树人的测验中,画两座房子的并不多见,我想,这或许就是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吧,于是,我问她,“你画了两座房子,是怎么考虑的?”说:“我没有考虑过,就是想画两座。”----这两所房子应该就是她内心的投射了。于是我继续深入:“那这两所房子分别是谁住的呢?”她脱口而出:“左边的妈妈住,右边的爸爸住。”“那么你住哪儿呢?”她想了一想,指着左边的房子,说“这儿。”我立即意识到可能是她的家庭出了问题,导致她想转学的根本原因或许也在此。于是,我请她在画上添上她的爸爸妈妈,她毫不犹豫地就将妈妈和爸爸一左一右地画在画中人的两边。“那中间的是你吗?”“是啊”,她说。她的家庭真如她画的三个人那么快乐,和谐吗?或许这只是她希望别人所认为的情况?画中的三个人只是一种掩饰而已?这时,画上的三颗树引起了我的注意,“你觉得画中的这三颗树是否有点像你们一家三口呢?”她没有否认。“如果是的话,哪颗树代表你?哪颗树代表你妈妈,哪颗树代表你爸爸呢?”她立即指着左边的两颗树说:“这是我和妈妈,”又指着右边的树说:“这是爸爸。”这和刚才她对于房子的“安排”完全一致。在这幅图当中应该就装着促使她转学的深层心理动机。这时,上课的预备铃声响起了。我将她送至教室。她父亲已经打电话给学校,正在赶往学校的`路上了。父亲来了,妈妈没来不一会儿,父亲就到了学校,同来的还有孩子的舅舅和舅妈。在孩子产生自杀意向的时候母亲居然没来,只是请她的哥嫂作为“代表”,似乎。。。。。。当老师问及此事,三位家长都显示出回避的态度。这似乎也在暗示着父母关系可能确实存在问题,或许正好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的猜测。父亲显得比较镇定也比较健谈。他说到,“孩子是开学二周后提出转学的要求的。当时主要表现为比较恋家,同时也已经经历了一次进入初中后的学习测试,考试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也有可能是没有像小学时那样数一数二而心情不愉快吧。我就一直在安抚她,同时也请班主任关注她。但国庆节之后,她还是一再地坚持,所以我们当时带着她找了校外的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认为她反应快,谈吐流畅,没什么问题。于是又在她的要求与我的安抚下过了一个月,每个周末,我都让她回家。但到了上周她的转学要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就同意她回家休息,直到她自己愿意回学校为止。结果休息了三天,她担心学习会因此落下,就要求回学校,但一进校园就又反悔了。好容易在学校挨了两天,到了周末,回家那两天是好好地,但周日一回到学校,就。。。。。。”听了父亲的介绍,我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父亲在介绍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到母亲对于此事的反应,当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