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树立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建构开放性、创新性的音乐新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教学设计以人为本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设计以老师教歌,学生学歌,老师讲学生练的“灌输式”为主要特征。它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树立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建构开放性、创新性的音乐新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音乐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音乐学科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艺术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和操作程序。一、以音乐教学知识为主,结合相关内容的学科知识,从整体到局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面整合教材。新课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即在学好用好教材基础上,还要超越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例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教材内容,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各学科的知识不是独立的,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必须具有整合意识,以音乐教学知识为主,尽可能去吸收各学科知识的素材和营养。具体包括内容怎么选择,确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用教材教。例如教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时,将《温暖的家》、《爷爷过生日》和《雁群飞》整合为一课,使学生体会家的温情,在欣赏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亲情的可贵。在教唱《雁群飞》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视"听"的教学,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学唱歌曲时复听时,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边展开想象生活中的场景或画面等等。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神,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创设适合的情景,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他们也熟悉了音乐作品的旋律。二、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对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音乐思维和创作的方法,能用音乐语言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音乐活动,尝试各种活动,发展音乐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参与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获得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其人格。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领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统一在一起的。新课程主张三维目标的实现,但并不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是均衡实现的,而是要求在全部教学中来整体实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课程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三维目标的下限,上不封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钻研教材上就要下苦功夫。教材上的音乐有一些我们并不熟悉,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的听,反复的听。我们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再根据教参和查阅资料,将音乐作品分析透彻,目标也就清晰了。例如比如制定二年级上册《老奶奶过生日》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有以下两种叙写方式:(1)在《老奶奶过生日》的演唱与表演中,表达对老奶奶的祝福与爱。(2)通过学唱歌曲《老奶奶过生日》,懂得尊重长辈,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想想自己可为温暖的家和家人做些什么。这两个教学目标,第一个是以教师为主体叙写的。那么,教师往往就会觉得我已经让学生体会了中国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既然我已经教育学生学习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会呢?反观第二个教学目标,以学生为叙写的主体,明确地表达出了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后要达到的水平,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能有目的的安排环节来观察检测是否达到这个水平,从而使教学更高效。三、预测教学过程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分析学生,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以学生学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协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基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