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7年全国新课程高考语文仿真信息卷(一)(扫描版)2017年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民歌多口耳相传如果没有文人关注、仿作以及统治阶层的刻意搜集保存民歌往往只能自生自灭。而文人的关注、统治者的搜集不可避免地出于自身的某种动机或需要。在如此背景下南朝民歌所传递出来的审美价值在何种程度上代表了江南民间社会的艺术体验就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了。根据史籍记载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经历了由“轻悍”“好勇”到“怯懦”“柔靡”的变化过程。东晋一朝江南统治集团的构成发生变化北方侨姓大族超越江南土著大族而主导国家权力与此同时土著大族向侨姓大族的屈从依附乃至对其风流倜傥、贬武鄙武的处世风格的崇拜模仿极大地影响了统治集团柔靡怯弱的心理转向并进而推动了自身习性及整个社会风气由“尚武”向“崇文”的变迁。就下层民众来说南朝前期崇尚武力、力主抗争的原始道教被改造后转而成为以延年益寿、消灾治病、求仙问道见长的官方道教。同时统治阶层的支持与提倡促使劝诱忍让与克制的佛教广泛流布深入人心逐渐主导了民间宗教信仰并促成江南地区“好武”这一群体心理结构的解体。江南风气有如此变化故晋宋之际逞一时之盛的吴歌西曲多以情歌婉唱见长亦在情理之中。无论是促发民间歌者有所感的“歌兴”对象还是赋予民歌以内蕴和情趣的江南风物无不沾染、寄托甚至浸润了爱情的意义即使是有关江南民俗事象的歌谣同样也是以俗写情。可见南朝民歌虽然感兴与意蕴各异但却透过种种对江南事象的体悟与感知呈现出率然真切、柔美曲折而又意味绵长的唯情气质。伴随着江南地区的逐步开发、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江南风气的转变南朝民歌不仅体现出江南社会以情为重的柔靡风气而且也以自身的描摹与传唱使得一种富有特色的江南民间审美经验得以成型。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所见的南朝民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润色和统治者的搜集因而所谓南朝民歌在一定意义上已是贵族文人加工后的作品。南朝民歌流行的4世纪中叶到5世纪中叶江南经济繁荣王公贵族往往纵情声色精于娱乐消遣。一部分民歌实际出自王公贵族及其所蓄养的歌妓其余或为民问所作但大多为文人所修饰。于是吴歌西曲由于满足了贵族名士纵情娱乐之需而被大量采撷士族文人仿制新歌也数量庞大由此出现了南朝民歌创制的高潮。民歌中大量表达女子思慕情人、忠诚爱情的篇章向为贵族文人所喜乐玩赏而对流离之苦的抒写与咏叹又与从中原避乱南来的士族官僚们的寄寓流离之悲情正相呼应。南朝民歌经历了一个被贵族文人重新发现和玩赏的过程而生成于南朝民歌感时伤怀中的江南民间美学无疑也奠基于这一被发现乃至重塑的过程。(节选自《甘肃社会科学》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