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874747A(43)申请公布日2023.03.31(21)申请号202211539231.0(22)申请日2022.12.01(71)申请人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53000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八东路东城国际大厦(72)发明人张嘉庆裴书敏李宝顺苏钢赵志雷武洪晶尼振虎刘斌李丽莎(74)专利代理机构德州鲁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345专利代理师王娟娟(51)Int.Cl.E04B5/32(2006.01)E04B5/36(2006.01)E04B1/34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57)摘要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包括密排梁、混凝土楼板、钢筋、连接梁,其中密排梁截面高度宜为跨度的1/24‑1/18;密排梁与上下两侧混凝土板形成工字型受力单元;密排梁由连接梁串接为一个整体,同时承受局部荷载或集中荷载;通过该发明的结构设置,能增强抗弯能力,截面高度较传统混凝土梁有效降低约30%,由于密排梁通过连接梁串接为一个整体,可以同时承受局部荷载或集中荷载。本发明优先选用混凝土现场浇筑的形式制作,且对于混凝土、钢筋、模板等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于填充密排梁间空隙的填充物,应采用质地较轻的材料,如泡沫板,且该填充物施工后不再拆除。CN115874747ACN115874747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包括密排梁(2)、上混凝土楼板(1)、下混凝土楼板(3)、钢筋、连接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排梁(2)截面高度(h)为跨度(W)的1/24至1/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其特征在于,密排梁(2)与上混凝土板(1)和下混凝土板(3)形成工字型受力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其特征在于,连接梁(4)将各密排梁(2)连接起来,使密排梁(2)互相间形成一个整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排梁(2)为均匀分布,所述密排梁(2)的横向间距(A)相同,密排梁横向间距(A)为250‑500mm;所述连接梁(4)为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梁(4)的横向间距(B)相同为2000‑3000mm,从而达到受力较均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混凝土楼板(1)或者下混凝土楼板(3)的厚度中有一个凝土楼板厚度超过130mm时,则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的形式。2CN115874747A说明书1/3页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背景技术[0002]传统形式的混凝土结构,密排梁的截面尺寸取决于其跨度、荷载大小、支承条件以及建筑设计要求等因素,根据工程经验,为了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等要求,例如梁的扰度不能过大的限制,会对密排梁进行结构设计。[0003]传统形式的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梁的跨度一般不超过12‑15米,梁截面最大高度超过1.5米,且对于净高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空间,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造成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经济性差等情况。现有楼盖多采用密肋梁,密肋梁与密排梁相比有很多缺点,受力不均匀,密肋梁具有密肋筋并且结构复杂。[0004]当设计跨度大于18‑20米及以上时,往往采用钢结构桁架、钢结构屋面等形式,造成经济上的浪费。目前建筑空间设计跨度在12‑20米之间时,经济合理的楼盖结构形式比较少,且对于长宽比大于1.5的密肋楼盖或井字梁楼盖,长跨方向的梁基本不参与受力,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候可以适当缩减甚至取消。[0005]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密排梁作为楼盖具有更多的优势,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优化密排梁楼盖结构以及达到增加抗弯能力、施工更经济,施工效率更高的目的。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以解决现有问题。[0007]一种大跨度混凝土密排梁楼盖,包括密排梁、上混凝土楼板、下混凝土楼板、钢筋、连接梁,所述密排梁截面高度h为跨度W的1/24至1/18。[0008]所述密排梁与上混凝土板和下混凝土板形成工字型受力单元。[0009]所述连接梁将各密排梁连接起来,使密排梁互相间形成一个整体。[0010]所述密排梁为均匀分布,所述密排梁的横向间距相同,密排梁横向间距为250‑500mm;所述连接梁为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梁的横向间距相同为2000‑3000mm,从而达到受力较均匀。[0011]所述上混凝土楼板或者下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中有一个凝土楼板厚度超过130mm时,则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的形式。[0012]本发明适用于结构跨度在12‑20米的建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