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反思总结题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作者及工作单位张忠霞大同县一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第3章第1节的内容,需1课时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并掌握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式和分布部位。该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置疑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合理结论,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大致如下: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一面倒”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植物向光性。演绎经典实验→引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实验一:黑暗和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性,生长与光照无关实验二:有无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实验三:有无锡箔帽的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实验四: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刺激传递给下方实验五: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造成的实验六:温特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化学物质传递给下方促进生长学生尝试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总结归纳:向光性的原理(科学的发展新观点),并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总结归纳:提出植物激素的概念复习巩固:精选练习,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延伸拓展:设疑: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使植物弯曲生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我主要是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本节课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但是,这节课理论性偏强,在我设计的时候也把重心放在教师讲解,因此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老师讲得偏多,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方面我争取在以后的课上多多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2.引导问题提得不够。虽然在讲述其他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时候,我尝试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提的问题还没有提到点子上,中间缺少一些过渡性的语言,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想到正确答案。因此,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