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月在苏词——论苏轼词中的“月”意象摘要:月,对中华民族来说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文化意象。“月”是苏轼词中一个鲜明而又重要的意象,他对月的着意描写以及独特感受足以说明“月”意象并非苏轼刹那间审美感受所得到的心灵对应物,而是一个具有精神原型性质的意象,它承载着苏轼自身所积淀的文化信息、生命信息和美学追求。陈迎辉:《千江有水千江月—论苏轼词中的“月”意象》,《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7年第4期。本文试从分析苏轼词中“月”意象的现象与成因角度,阐述对苏轼词“月”意象的见解。关键词:苏轼月哲学思考审美人生一、苏轼之前文学作品中“月”意象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审美心态赋予了月亮深厚的文化意蕴,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国文人雅客的情致,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据笔者的统计,《唐宋词鉴赏辞典》后面附录的名句索引里共收录名句1921句,其中与月有关的183句,占9.6%左右。而《唐诗鉴赏辞典》里的名句索引共收名句954句,有97句与月有关,约占1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常见的唐诗宋词的名句约略10句里就有1句与月有关。而在谢枋得辑录的通行(千家诗)里,这个比率则占得更高,它选录了各朝七言绝句共94首,有20首与月有关,占21%左右。寇鹏程:《月,中国诗词的一种象征意象》,《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由刘乃昌、崔海正选注的(东坡词)一书,本着“希望能大体反映出苏词的总体成就和风格韵致的丰富性、多样性”刘乃昌、崔海正:《东坡词》,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的宗旨而选注了苏词124首,与月有关的词章竟多达36首,所占比例达到29%左右,月的意象出现频率之高简直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中国历史上无数的诗人、词人、文人墨客们都如醉如痴地写下了大量咏月抒怀的华章,随便翻开一本诗集、词集,都会有许多咏月的诗篇涌入你的眼帘。在苏轼之前,“月”意象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主要有以下类型:(一)以月相思:古典诗词的“月”意象常常象征着团聚,无论亲朋,好友,抑或恋人。在最初的《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写道:“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转。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这里,明月成为了相思的化身,承载着诗人的离愁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之上。(二)以月喻人:这里的人专指美人。月亮作为意象在诗中出现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无数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咏月抒怀的篇章。《诗经·陈风·月出》最先以明月比喻佳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把这里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的月理解为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温情的目光关照着月亮,又是谁第一个在无边无涯的夜空中发现了月亮温情的诗意,那个把远在天边的月亮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心灵的是谁?那么,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先河的文学作品,应当就是这首《月出》的作者。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自己的心声,可谓“千山有水千江月”,中国古典咏月诗数不胜数,无论他们变换着怎样的格调,怎样的情致,似乎都在诉说着同一种幽愁,但是若要追溯起来,这种情致与格调就要当属《月出》了。诗人通过皎洁明亮的月光表达了对美人的爱慕,情思婉转,节奏优美。其后宋玉也用明月来形容神女之美“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用夜月之美来比喻佳人的阴柔之美,共同构成了女性与月的稳定联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也用月来喻人,白皙、空明、幽静,与美人交相辉印。(三)以月怀乡:明月万古垂照,千江共有,相聚的日子,离别的游子,月亮自然而然就成了故乡的象征。天上只有一轮明月,独在异乡为异客,看见的虽是同一个月亮,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心情,不同时代的诗人,都对故乡有着无限的深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苏轼词中的“月”意象(一)“月”意象的文化内涵(1)托意怀人苏轼词中之“月”,大多出现在苏轼被贬之后的创作中。最著名也最让人销魂的是那首让中秋词“余词尽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在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