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妮日记(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历与思考感受战争对人的摧残。2、学习安妮在困境中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乐观向上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安妮在对战争的非凡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战争的思考。教学方式:问题探讨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推进:一、导入新课:每位同学都处于花季雨季的年华都正在书写着诗一般的日记它记录着你青春成长的心路历程幸福地享受着自己的快乐与忧伤而就在上个世纪的二战期间有这样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虽然她不能在阳光下散步但她的心灵却仍可以自由飞翔她的日记就是心灵的天空在日记中她这样写道:没有了日记也就没有了我。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日记来感受她在黑暗中的心迹。二、整体感知解题:本文所选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快速阅读8则日记简要概括每则日记的内容并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明确: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第9则——即使是在如此黑暗中安妮依然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提出的问题——“因为世界虽然这样为什么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三、问题探讨:(可重点探讨第4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对战争与人作深入思考)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明确: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明确: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3、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她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向往。4、在第8则日记中安妮这样写道:“战争不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罪过一样大”安妮的这句话是否正确?请大家讨论。(此问题设计有一定难度但又是这篇文本的重中之重所以可提前安排预习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资料尤其是德日在对战争反思上的不同态度作一些对比课上交流)明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