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本周教学内容《短文两篇》二.本周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过程方法目标1.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3.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四.知识分析《短文两篇》《谈读书》1.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2.文章思路分析: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4)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5)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分两个小层理解:(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不求甚解》1.作者简介:马南邨即邓拓1912年出生于一旧知识分子家庭。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邓拓毕生挥笔热情讴歌党的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光辉胜利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斗争。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双百方针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等为宗旨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当时全国许多报刊效仿这一做法开设类似杂文专栏为当时的文苑增添了生气。2.题目简介:“不求甚解”一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态度的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3.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开宗明义从“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入题。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于“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常常有人”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是不把话说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要正面表明自己观点“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也不应“盲目的反对”。第二部分(第2至4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一是全用原文言之有据认为持不正确的观点的人之所以犯片面性的错误原因在于断章取义“只抓住了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这是何苦来呢?”语气幽默态度平和被批评者都会感到亲切。二是对引文进行全面的辩证。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好读书才有发言权。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诀在于会意”;“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是对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热情赞扬。三是全面具体解释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第三部分(第5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一是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强调我们今天学习“应当抱虚心的态度”;二是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三是引宋儒陆象山的话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一个“且”字说明“放过是暂时的”只要认真“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