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939550A(43)申请公布日2023.04.07(21)申请号202310124982.4(22)申请日2023.02.16(71)申请人同济大学地址200092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72)发明人陈思琦魏学哲戴海峰(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专利代理师蔡彭君(51)Int.Cl.H01M10/48(2006.01)H01M10/42(2006.01)H01M10/63(2014.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和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和方法,其中装置包括锂电池组、下端底板、与下端底板通过弹簧支撑连接的上端盖板、设于下端底板与上端盖板之间的夹具端板,以及力放大结构;当锂电池组热失控膨胀时,膨胀力经力放大结构放大后撑开夹具端板,实现热失控蔓延阻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等优点。CN115939550ACN11593955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包括由多个锂电池单体规律排布构成的锂电池组(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端底板(1)、与下端底板(1)通过弹簧支撑连接的上端盖板(2)、设于下端底板(1)与上端盖板(2)之间的夹具右侧端板(3)和夹具左侧端板(7),以及力放大结构(4);所述力放大结构(4)包括第一锲块、第二锲块和第三锲块,其中,第二锲块为圆柱锲块;第一锲块的第一侧边与锂电池组(5)的一端接触,第二侧边与下端底板(1)接触并作为支撑边,使得第一锲块被下端底板(1)稳定支撑,第三侧边与第二锲块相切接触;第三锲块的第一侧边与上端盖板(2)接触并支撑,第二侧边与第二锲块点接触且于交点处固定连接;所述锂电池组(5)与下端底板(1)接触且被支撑,锂电池组(5)的另一端与夹具左侧端板(7)接触;夹具右侧端板(3)与第二锲块点接触,且沿下端底板(1)和上端盖板(2)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底板(1)与上端盖板(2)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于下端底板(1)中的液冷系统,用于辅助热失控蔓延阻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于锂电池组(5)一端的单体电池表面的压力传感器(6),用于锂电池失效的早期预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锲块横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锲块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第一侧边为直角边,第二侧边为斜边。7.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锂电池组发生单体热失控;步骤2)热失控过程中,锂电池因热膨胀‑产气导致电池向四周挤压、扩展;步骤3)膨胀力经力放大结构放大作用于夹具端板;步骤4)放大后的膨胀力撑开夹具端板使得锂电池单体间间距增大;步骤5)电池单体间传热减弱,实现热失控蔓延阻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失控由锂电池过热、过充、过放、机械失效或内短路引发。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放大结构对膨胀力的放大倍数为:A=cotαcotβ+1其中,α为第一锲块的第三侧边与下端底板形成的锐夹角,β为第三锲块的第二侧边与第二锲块的交点处的切线与竖直线的锐夹角。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和β被设计为:正常工况下电池膨胀不会经放大撑开夹具,当锂电池失控时能够及时撑开夹具,实现热失控蔓延阻隔。2CN115939550A说明书1/4页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和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与热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端面压力放大的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断装置和方法。背景技术[0002]锂离子动力电池凭借其比能量、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优势在交通运输、消费类电子产品、储能系统中已获得广泛认可和量产利用。然而,随着市场和用户对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比能电池热稳定性有所降低,大大增加了热失控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因此,电动汽车、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