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4947292A(43)申请公布日2022.08.30(21)申请号202210668173.5(22)申请日2022.06.14(71)申请人泉州嘉宏鞋材有限公司地址362000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惠南工业区(72)发明人庄庆加(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5专利代理师郭添镇(51)Int.Cl.A43B13/20(2006.01)A43B13/1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54)发明名称一种减震鞋底及该鞋底的减震组件(57)摘要本发明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鞋底及该鞋底的减震组件,该减震组件的结构包括支撑板、导管、中腰支撑片、顶部支撑气垫、底部支撑气垫和弹性支撑网,本发明通过研发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组件,能够显著增大后跟着地时脚掌与鞋底的有效接触面积,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奔跑中后跟着地时前掌部位与鞋底有效受力面积几乎为0导致冲击力集中于后跟的问题,能够显著降低地面对后跟的冲击实现减震缓冲的效果,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CN114947292ACN11494729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鞋底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导管(2)、中腰支撑片(3)、顶部支撑气垫(4)、底部支撑气垫(5)和弹性支撑网(6);所述支撑板(1)前端呈U状后端呈与脚掌后跟周向形状匹配的圈状,支撑板(1)前端未触及脚掌前端趾骨关节;所述导管(2)设置于支撑板(1)上与其形状相同且导管(2)内填充有非牛顿流体层(21);所述中腰支撑片(3)分别设置于支撑板(1)两侧且2个中腰支撑片(3)通过穿过支撑板(1)的转轴进行连接;所述顶部支撑气垫(4)、底部支撑气垫(5)分别设置于支撑板(1)的顶面、底面;所述弹性支撑网(6)分别设置于顶部支撑气垫(4)前端、顶部支撑气垫(4)后端,弹性支撑网(6)和顶部支撑气垫(4)高度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在导管(2)两侧设置有通孔(11),顶部支撑气垫(4)和底部支撑气垫(5)通过通孔(11)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采用厚度不超过3cm的碳纤维增强塑料材质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设置于中腰支撑片(3)上且支撑块(7)顶面与顶部支撑气垫(4)齐平。5.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装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减震组件。2CN114947292A说明书1/3页一种减震鞋底及该鞋底的减震组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鞋底及该鞋底的减震组件。背景技术[0002]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由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起初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其结构和造型均非常简单,目前的鞋构造基本定型,由鞋底和鞋帮构成。[0003]减震性能是衡量鞋穿着舒适性的重要指标,鞋的减震性能主要取决于鞋底材料及构造,在不增加鞋底厚度的情况下,通常改善鞋底减震性能的方法有研究新的减震结构或开发新的减震鞋材。[0004]穿着者在进行奔跑时脚掌与地面的接触可以依次分为,脚掌后跟与地面接触、脚掌全掌与地面接触、脚掌前掌与地面接触、脚掌处于腾空状态四个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脚掌的压力主要沿脚掌后跟至前掌趾骨部位进行分布,尤其是脚掌后跟单独与地面接触时,鞋底后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鞋底与脚掌的有效受力面积最小,因而穿着者后跟受到的冲击力最大,因此设计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组件用于解决鞋底后跟与地面接触时鞋底‑脚掌有效受力面积小、减震性能差的问题,对于促进本领域的技术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的减震组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板、导管、中腰支撑片、顶部支撑气垫、底部支撑气垫和弹性支撑网,所述支撑板前端呈U状后端呈与脚掌后跟周向形状匹配的圈状,支撑板前端未触及脚掌前端趾骨关节,所述导管设置于支撑板上与其形状相同且导管内填充有非牛顿流体层,所述中腰支撑片分别设置于支撑板两侧且2个中腰支撑片通过穿过支撑板的转轴进行连接,所述顶部支撑气垫、底部支撑气垫分别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面、底面,所述弹性支撑网分别设置于顶部支撑气垫前端、顶部支撑气垫后端,弹性支撑网和顶部支撑气垫高度齐平。[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在导管两侧设置有通孔,顶部支撑气垫和底部支撑气垫通过通孔相互连接。[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