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7-长春市职业院校深度对接产业品牌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和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建设一批与长春市支柱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对接的品牌专业群,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城市转型升级的能力,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契合度,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引导职业院校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出特色,形成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培育长春职业教育品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带动全市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与提升。二、建设目标按照深度对接产业、优化专业布局、突出改革创新、培育职教品牌的原则,2015—2017年,分三批立项建设30个左右品牌专业群,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20个左右、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10个左右。通过建设,使立项专业群在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服务区域或行业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三、立项的主要条件(一)对接产业。立项的品牌专业群应与长春市支柱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紧密对接,人才需求旺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基础好。(二)专业结构。立项的品牌专业群结构合理,龙头专业应是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原则上,群内其他专业应与龙头专业同属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内的同一大类专业,且不少于2个。(三)办学条件。立项的品牌专业群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基础好,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较高,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行业企业影响力。(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课程体系科学完善,教学资源充足,具有国家、省、市或行业组织的学生竞赛获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标志性办学成果。(五)办学成效。立项的专业群的龙头专业应有2届以上毕业生,各专业生源充足,报到率高,专业群在校生总数不低于400人,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专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四、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确专业定位。牢固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对接长春市相关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跟踪产业前沿,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动态关系,从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科学判断,建立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二)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龙头专业为引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生产、教学、研发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发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实习实训技术装备应用水平。建成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突出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三)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成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群的长效机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瞄准产业前沿技术,充分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联合行业企业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改革。推进工学交替、多学期或分段式等多样化教学组织模式探索。(四)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联合行业企业,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引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一批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核心课程群,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和优质教材等教学资源。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等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提高专业带头人跟踪产业和企业发展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增强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比例。加强教学名师和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六)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等教学基本文件。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七)推进产教融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