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902538A(43)申请公布日2017.06.30(21)申请号201710108124.5(22)申请日2017.02.27(71)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地址710062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72)发明人牛鹏飞仇农学郭玉蓉(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1代理人申忠才(51)Int.Cl.B01D11/02(2006.01)C11B1/1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57)摘要一种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支撑架上设置有萃取釜,萃取釜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萃取釜的搭扣锁,萃取釜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滤阻管组件,另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滤阻管组件,萃取釜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三滤阻管,第三滤阻管上设置有四通阀,萃取剂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三通阀,进液三通阀一端口通过串联在管道上的第一三通阀组与第一滤阻管组件和设置在出液管上的出液三通阀相联通、另一端口通过管道与四通阀相联通,出液三通阀通过串联在管道上的第二三通阀组与第二滤阻管组件和四通阀相联通,出液三通阀与出液管相联通。本发明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萃取效率高的优点。CN106902538ACN106902538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2)上设置有萃取釜(9),萃取釜(9)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支撑架(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萃取釜(9)的搭扣锁,萃取釜(9)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滤阻管组件(7),另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滤阻管组件(15),萃取釜(9)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三滤阻管(17),第三滤阻管(17)上设置有四通阀(18),萃取剂进液管(1)上设置有进液三通阀(5),进液三通阀(5)一端口通过串联在管道上的第一三通阀组(6)与第一滤阻管组件(7)和设置在出液管(12)上的出液三通阀(11)相联通、另一端口通过管道与四通阀(18)相联通,出液三通阀(11)通过串联在管道上的第二三通阀组(14)与第二滤阻管组件(15)和四通阀(18)相联通,出液三通阀(11)与出液管(12)相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取釜(9)的结构为:内圆柱管体外侧安装有外圆柱管体,内圆柱管体与外圆柱管体之间有空腔,外圆柱管体的上端加工有进水管(10),下端加工有出水管(19),内圆柱管体两端设置有端盖,内圆柱管体与第一滤阻管组件(7)和第二滤阻管组件(15)相联通,外圆柱管体外侧壁中部关于轴线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13),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13)的端部安装在支撑架(2)上并与支撑架(2)之间设置有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滤阻管组件由2~6个滤阻管并联组成,所述的第二滤阻管组件(7)与第一滤阻管组件(15)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滤阻管(17)的结构为:连接管(17-5)与管体(17-1)之间设置有第一滤板(17-2),管体(17-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滤板(17-3),第一滤板(17-2)和第二滤板(17-3)与管体(17-1)形成的空腔内间填充有过滤材料(17-4),第一滤板(17-2)与第二滤板(17-3)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材料为脱脂棉。2CN106902538A说明书1/4页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物理分离的装置或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萃取釜。背景技术[0002]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体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此时,向该状态气体加压,气体不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体的性质,同时还保留气体的性能。超临界流体兼具气体和液体的优点,其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能力较强,而黏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远大于一般的液体,有利于传质。另外,超临界流体具有零表面张力,很容易渗透扩散到被萃取物的微孔内。因此,超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溶解和传质特性,能与萃取物很快地达到传质平衡,实现物质的有效分离。[0003]超临界萃取技术是未来油脂萃取的主要方向之一。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其油脂萃取过程有着“绿色环保、低成本、易于实现”等多种特点,甚至已被部分油脂生产企业所采应用,用于生产高端油脂。然而,在该技术已经出现的数十年里,其至今仍未被广泛应用。在传统的超临界萃取工艺下,萃取剂的流向沿延萃取釜由下至上,萃取剂进口位于萃取釜底部,萃取剂出口位于萃取釜顶部盖子上,或位于萃取釜上端的侧面。尽管曾有多篇文献研究报道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改进,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