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1)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1)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辩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五、补充理解:1、如何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固有属性”(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2、“规律”和“规则”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哲学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合作探究2】水利专家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也就是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结合材料中淮河领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