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515910A(43)申请公布日2019.03.26(21)申请号201811384251.9(22)申请日2018.11.20(71)申请人中山市蚂蚁照明光电有限公司地址528478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永兴工业区富庆一路21号第1幢五楼(72)发明人黄超(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代理人温旭(51)Int.Cl.B65D5/6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8页(54)发明名称一种方型纸盒的盖体结构(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型纸盒的盖体结构,包括一个带四个侧壁的方型筒状的本体与盖体;盖体包括外盖与支撑盖;外盖一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一侧壁顶部上;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顶部设置有与第二侧壁一体成型第一支撑盖;第一支撑盖向本体方向折弯后搭在与第二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上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支撑盖可搭到对侧的侧壁上,能对外盖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承压能力,同时因避免使用厚的纸板或另加支撑架,节省了成本,也有利于环保。CN109515910ACN10951591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方型纸盒的盖体结构,包括一个带四个侧壁的方型筒状的本体与盖体;其特征在于:盖体包括外盖与支撑盖;外盖一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一侧壁顶部上;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顶部设置有与第二侧壁一体成型第一支撑盖;第一支撑盖向本体方向折弯后搭在与第二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型纸盒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侧壁顶部设置有与第三侧壁一体成型的第二支撑盖;第二支撑盖向本体方向折弯后伸出第三侧壁内壁;第一支撑盖压在第三侧壁上方的第二支撑盖上。2CN109515910A说明书1/2页一种方型纸盒的盖体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型纸盒,特别涉及一种方型纸盒的盖体结构。背景技术[0002]纸盒作为一种包装材料,适用非常广,特别是折叠后成品呈立方体的纸盒最为常见。现有的纸盒上盖下面还有两块向盒内折叠的辅盖,如图8所示,上盖1压在辅盖2上,两个辅盖2长度均小于纸盒宽度,有些纸盒内还另有一支撑架3。现有纸盒的缺点是当上盖中间部位受压力向盒内变形时,辅盖前端因无支撑会被压向下,不能有效支撑上盖,当堆放过高时或上、下盖受外力挤压时易变形。为了保护盒内如灯饰、食品、玻璃制品等易损物品不会被轻易压坏,现在的通常做法是把纸盒的纸板加厚,或是在盒内再加圆筒件或拼装件等构成的支撑架,提高纸盒上、下盖承压能力。但这种提高纸盒承压能力的方式会造成纸盒成本升高,资源浪费,特别是在现在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时,资源的浪费同时意味着生产环节造成更多的污染。发明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型纸盒的盖体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纸盒的承压能力,又不会提高成本。[0004]本发明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型纸盒的盖体结构,包括一个带四个侧壁的方型筒状的本体与盖体;盖体包括外盖与支撑盖;外盖一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一侧壁顶部上;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顶部设置有与第二侧壁一体成型第一支撑盖;第一支撑盖向本体方向折弯后搭在与第二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上方。[0005]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三侧壁顶部设置有与第三侧壁一体成型的第二支撑盖;第二支撑盖向本体方向折弯后伸出第三侧壁内壁;第一支撑盖压在第三侧壁上方的第二支撑盖上。[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支撑盖可搭到对侧的侧壁上,能对外盖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承压能力,同时因避免使用厚的纸板或另加支撑架,节省了成本,也有利于环保。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第一及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0008]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0009]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0010]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B-B剖视图。[0011]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0012]图6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0013]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B-B剖视图。3CN109515910A说明书2/2页[0014]图8为现有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一个带四个侧壁的方型筒状纸质的本体1与盖体。盖体包括外盖2与第一支撑盖3。外盖2及第一支撑盖3与本体1为一整张纸板制成。外盖2一体连接于本体1的第一侧壁11顶部。第一侧壁11两边分别连接第二侧壁12与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顶端有一个与第二侧壁12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盖3。第一支撑盖3向本体1方向折弯后的长度足够伸到对侧的第三侧壁13上方,即至少超过第三侧壁13的内壁,最佳长度为伸到第三侧壁13的外壁处。这样,当外盖2中间部位从上部受压变形时,会压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