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537849A(43)申请公布日2019.03.29(21)申请号201811364582.6(22)申请日2018.11.16(71)申请人立达博仕电梯(苏州)有限公司地址21520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陶墩村铜七线顾庄桥(72)发明人蔡如祥王林龙陈琴剑(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代理人裴金华(51)Int.Cl.E04F17/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涉及加装电梯技术领域,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支撑单元的连接装置,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一连接柱,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和第二连接柱,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和限位板,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均大于连接板的厚度。本发明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支撑效果好,不易发生倾斜,安全性高,且方便进行维修。CN109537849ACN10953784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1)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的连接装置(2),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的第一连接柱(15),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三支撑柱(13)、第四支撑柱(14)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13)和第四支撑柱(14)的第二连接柱(16),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连接板(21)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21)上的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第三支撑柱(13)和第四支撑柱(14)的限位槽(221),所述连接板(2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三支撑柱(13)的第一连接板(21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11)和第四支撑柱(14)的第二连接板(212),所述第一连接板(211)和第二连接板(212)的厚度均大于所述连接板(21)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1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柱(15)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51)为弹性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柱(1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连接柱(15)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弹性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上均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第一连接柱(15)滑动的第一滑槽(171),所述第一连接柱(15)上设置有用于锁死第一连接柱(15)滑动的第一锁死螺栓(181),所述第三支撑柱(13)和第四支撑柱(14)上均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第二连接柱(16)滑动的第二滑槽(172),所述第二连接柱(16)上设置有用于锁死第二连接柱(16)滑动的第二锁死螺栓(18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第三支撑柱(13)和第四支撑柱(14)均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第三支撑柱(13)和第四支撑柱(14)的端部均设置有支撑凸起(19)。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19)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1)和第二连接板(212)均与两侧的支撑凸起(19)过盈配合。2CN109537849A说明书1/5页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加装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加装电梯井道支撑架。背景技术[0002]随着经济发展,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上下行动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0003]我国的住宅建设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经济型逐渐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小康型水平,改善和提高现有的居住质量成为居民的基本需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仍然有不少六、七层甚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