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576931A(43)申请公布日2019.12.17(21)申请号201910725395.4(22)申请日2019.08.07(71)申请人安徽延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30088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习友路3333号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研发中心楼611-62室(72)发明人郭延达(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333代理人祝进(51)Int.Cl.B62K21/00(2006.01)B62K21/02(2006.01)B62J99/00(2009.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包括立管,所述立管的外表面靠近底端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对接筒,所述对接筒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引导杆,且引导杆的外表面套有引导筒。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在引导杆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阻不断发生变化,流过电阻的电流也不断变化,因此能够通过观察电流的大小,来检测引导杆插入到引导筒内部的深度,方便及时调整引导筒内部压力与检测引导筒是否发生损坏,在连接架的底端通过弹簧活动安装挤压板,能够检测出车轮是否发生形变与车轮表面有无杂物,其次,通过在挤压板的底端粘接清洁毛刷,能够对车轮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CN110576931ACN11057693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包括立管(1),所述立管(1)的外表面靠近底端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对接筒(3),所述对接筒(3)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引导杆(4),且引导杆(4)的外表面套有引导筒(5),两个所述引导筒(5)之间靠近支撑架(2)的位置焊接有连接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筒(5)的内部靠近引导杆(4)的位置开设有伸缩槽(10),且伸缩槽(10)的内表面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分别焊接有正极电阻板(7)与负极电阻板(8),所述正极电阻板(7)位于负极电阻板(8)的上方,所述引导杆(4)的底端外表面焊接有铜片(9),所述引导筒(5)的内底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锂电池(11)与电流表(12),且锂电池(11)位于电流表(1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6)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预留槽(14),且连接架(6)的内部靠近预留槽(14)的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压力传感器(13)的底端外表面通过弹簧活动安装有挤压板(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5)的底端外表面粘接有清洁毛刷,且挤压板(15)的顶端外表面靠近弹簧的位置焊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架(6)的底端外表面靠近弹簧的位置焊接有外管,连接管活动安装在外管的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11)的两侧外表面分别设有正极柱与负极柱,所述电流表(12)靠近锂电池(11)的一侧外表面设有正极引脚与负极引脚,正极柱通过导线与正极电阻板(7)连接,负极柱通过导线与负极引脚连接,正极引脚通过导线与负极电阻板(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筒(5)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发声孔,发声孔的内表面设有防尘网,所述引导筒(5)的内底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蜂鸣器,蜂鸣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锂电池(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筒(5)的外表面靠近电流表(12)的位置设有开关按钮与阻尼调节旋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6)的顶端外表面设有纽扣电池,所述压力传感器(13)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纽扣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2CN110576931A说明书1/4页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背景技术[0002]自行车前轮位置设有小型悬架式转向结构,又称为自行车前叉,不但能够控制前轮进行转向,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行车前叉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传统的自行车前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0003]目前,自行车前叉在使用时,会在引导杆与引导筒之间存储一定空气,在引导杆向引导筒内部移动时,空气被压缩,内部的压力增大,阻止引导杆继续向下移动,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引导杆与引导筒之间存储的空气越多,引导杆在引导筒内部活动范围变小,当受到冲击时,所能缓解的力道减小,大部分冲击力传递给了使用者,如果引导杆与引导筒之间存储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