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思考论文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思考论文摘要:当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就如何推进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提出具体思路与途径,并指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供同仁参考与探讨。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教学质量随着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推进,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逐渐成为了热点与方向,也是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如何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及适应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学内容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一、课程体系构建要科学化与合理化首先,重视前期调研工作。各个专业从设立之初就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分析,确定职业能力、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明确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调研的范围要向深度与广度展开。要有国家、省市各种相关统计数据,也要有企事业单位具体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还要有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向调研。这些关键数据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进一步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比重,在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上狠下功夫。目前,我校多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了一半理论与一半实践的课时分配比例。从上学年度我校开设的课程来看,实践课时平均已达到总课时的41.2%。但是,在提倡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时,也需要一个度,并非实践课程越多越好。过多则会将高职教育引入培训教育的误区。再次,重视课程体系开发的模式化。课程体系通常由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含通用技术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模块(含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含基本素质训练模块、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综合技能模块)等五大课程模块构成。在课程体系开发上目前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能力标准模块化、CDIO设计课程体系等模式进行。当然,法无定法,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更多更好的开发模式,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多借鉴别人的新方法新思路,逐渐完善与改进。实践思考: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可以考虑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之间对接上多下功夫,更好地配合高职院校实行的“双证书”制度。二、课程体系开发需要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首先,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经济的关系非常密切,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动力。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要主动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才有生命力。课程体系的开发如果没有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就等于闭门造车,不适用。学校应积极鼓励与引导各二级院系在开发课程体系的同时,充分吸纳行业企业的一线骨干及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组建各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吸纳行业人才作为委员,通过专业建设研讨会、专业建设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讨论,听取行业人士的意见及建议。如果按专业来建立建设委员会显得比较细的话,则可以按专业大类或专业群来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再次,充分建立与利用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广泛开展校内教师下企业锻炼、专业发展调研、课程体系开发等工作,并建立起实习学生信息反馈机制,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觉得原有学习的知识还有一些欠缺,可以通过相关渠道反馈给课程开发小组,为学校今后课程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做铺垫。最后,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引进来,将自己推出去,走强强合作模式。这样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达到互惠互利。如,我校成立的以企业冠名的二级学院,圣亚菲学院与金夫人学院就是这种模式的结晶。这些企业为我校的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资金的支持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实践思考:在与行业企业人员的合作中除了要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外,还要有相应的酬金制度,并及时兑现,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解除行业、企业参与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授课形式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及性质,需要有不同的授课形式才能体现出课程的多样化特征,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校部分课程已采用了多种的授课形式,在授课地点上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空间,在教学环节上更多地体现了灵活性与实效性。如《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将学生经常带到苗圃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花卉的生产流程与相关知识;《服装工艺I(女装)》课程的授课教师将学生带到服装设计实训室进行服装的裁剪操作等演示,同学们则边看边学。这样的授课形式深受学生喜欢,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我校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进行考核模式改革,设计考核方案。不少教师通过对本课程目标及特点分析,以公平、科学、有效、客观评判学生能力为依据,进行能力鉴定模式的有益实践,积极研究与探索出适合于本课程教学要求的考核模式。在考核中教师还注重提问回答、学生作业、学生操作、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