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异影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浅谈异影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摘要:异影图形通过设计客观实物的影子引起人们梦境般丰富的幻想。客观实物是主题的表象,影子才是主题的实质反映,其所蕴含的意义与招贴设计的艺术表现一脉相承。异影图形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增加了招贴设计的趣味性,也增强了招贴设计的含蓄性。关键词:异影;图形;招贴设计;应用招贴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简明、直接的表达效果,为人们所熟知。招贴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意,而创意灵感主要体现在招贴设计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上,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招贴设计所表现的风格也不同。异影图形,就是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异常的变化,呈现出与原物不同的对应物。简单来讲,就是将原物的阴影设计成异样的图形,这种图形具有引发人们梦境般丰富幻想的魔力,而这正是影子的魅力。一、异影图形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在招贴设计中,图形、文字与色彩构成视觉语言,而异影图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抽象性,是“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于个人的设计思想表现”的,即设计师主观进行艺术加工后产生的表现形式。设计加工包含创意、形式美(构成形式)与表现手法,其中,创意是招贴的重要环节。如,《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性》乍看像是一只狗的影子,事实上,创作者对狗的影子造型做了艺术化处理,影子造型成为作品真正的中心和意义表现的媒介,反映了创作者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与鞭挞。在创作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影子进行加工和改造,通过对影子的处理突出表现对象、传达作者的意图与情感。异影图形设计中的影子往往是创意的中心,富有深刻的寓意,并给人联想的空间和视觉上的'冲击。《反纳粹》招贴设计将纳粹标志的倒影设计成象征死亡的十字架,表达了对纳粹的痛恨。詹尼巴图洛蒂的《根异影》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分是每次活动的人,下部分是影子,将人的腿部设计成了树枝,用同构的方式实现了主元素与影子图形的有效对接,充分反映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二、异影图形增加了招贴设计的趣味性在广告设计层出不穷的今天,人们对广告主题的阅读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直接明了、直奔主题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与以往相比弱化了很多。如今,人们喜欢含蓄的、幽默的形式,优秀的设计师也往往喜欢这种设计手法,这种设计手法既能体现自己的用意,又能激发观者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让人回味无穷。在招贴中实施趣味性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手段,是一种经过不断思索与磨砺的创意和艺术加工后的表现形式。异影图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各种形体的演变突出主题。如,《战争与和平》上部分为一个垂钓者的形态,轻松自如;倒影乍看上去和上部分差不多,仔细一看却是一个端着枪的士兵形象,生动有趣,体现了设计的主题。趣味性是招贴作品艺术性的关键,招贴艺术以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而有趣地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内涵。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变幻莫测,多以诙谐有趣的形式出现。招贴设计中的趣味性离不开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主客体的不同表现,突出招贴的主题。人们在观察作品时,会不自觉地进行联想,通过主体的形与影子的形进行概念重构,从而发现乐趣,产生思考。三、异影图形增强了招贴设计的含蓄性招贴设计艺术表现中的含蓄是相对于直白而言的,设计师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或暗示予以体现。但凡经得住考验的优秀作品,设计者均把表现的内容分两部分处理,一是显露部分,二是隐藏部分。对于观者来讲,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包括故意隐藏的部分,都是构成视觉传达的媒介。优秀的招贴设计应该在设计形式上多一些隐藏,少一些显露,把隐藏的部分留给观者细细体味,让他们参与评价。异影图形无论是形态还是表现形式都符合招贴表现的原则。从内涵来说,异影图形增强了招贴的含蓄性。如,公益广告《我曾是这个森林最大的红豆杉》,作品用一个卷筒纸投射出一棵高大的红豆杉的树形剪影,让人们联想到这一筒纸的原料来源于红豆杉,进而让人们珍惜树木、保护环境,设计主题深刻、含蓄。福田繁雄的一则招贴设计让人印象深刻,画面表现一个女人的倒影变成了男人和女人的腿,主体图形让人费解,人们要从各个角度思考。作者用不完整性体现出完形的美感。异影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些经典作品,展示了其吸引观众的魅力,但从数量来看还较少。随着现代设计元素与表现方法的日益多元化,设计师的选择越来越多,不同元素的优势和吸引力也提升了异影图形的运用效果。异影图形虽有种种优点,但如何在设计中更好地应用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探索。参考文献:[1]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日)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朱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黄军,胡易容.世界经典招贴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