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4用心爱心专心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和例题的计算理解在直流电路中加入电容器对电路的影响。2.学会利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电路动态变化问题。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含电容电路的计算。2.难点:①稳定状态下,电容支路上的电阻无电压降;②对电容充放电过程的理解及充放电量的计算。三、教具电流表,电压表,三个电阻,电容器一个,开头一个,干电池两节,导线。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直流电路的相关知识。1.全电路欧姆定律I=E/(R+r)2.电阻串并联的基本特性。练习:如图,R1=4Ω,R2=6Ω,R3=3Ω,E=100.5Ω,r=0。求S1闭合前后U1/Uˊ1=?(6/7)如果把R3支路加上一个C=30uF的电容器,又会怎样?为此,我们来复习一下电容器的有关知识。1.电容的定义:C=Q/U=ΔQ/ΔU2.能充上电的条件是电容器接在与其有电势差的电路上。电路有变化时,如电路中S打开、闭合时,我们怎么去讨论?(二)教学过程例1.如图,求:(1)闭合开关S,求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2)将开关S断开,求这以后通过R1的总电量。分析:(1)S断开状态:(目前状态)提问:①电势的高低情况;②电流的情况;③电容器极板带电情况。请学生逐一回答。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明电势的不同。问: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这样?R1两端的电势是否相同?答:R1两端电势相同。因为没有构成回路,所以电路中各处电流强度均为零,所以可画出等势的情况及带电情况。问:为什么电流强度为零?答:因为有电流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有电势差。必须明确的一点:在电路刚接上时,相当于把电容器接在了电源上,即有一定的电势差,所以此时有瞬时的电流,当储电完毕时,不能再往里装电荷了,所以不再有电流。这样,就可得刚才得到的结论,前提是S断开达到稳定状态时。此时UC=E=10VU1=0V。闭合开关会出现什么现象?提示:电容器带电量发生了变化,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电流的情况?请学生分析。此时,形成了闭合电路,稳定后UC=UR2=6V,即R3、C支路可视为断路。U1=4V,也就是说电容器的带电量减少了,它要放电,有一系列的调整过程,最终达到稳定,再次画出等电势的情况。Q=CUC=CU2=3X10-5X6=1.8X10-4C通过R1的电流:I=E/(R1+R2)=10/10=1A(2)再将开关断开,会出现什么变化?肯定会有电量的改变,但最终稳定后,又相当于将电容器接在了电源上,与开始分析的那个状态是一致的。Qˊ=CU=CE=3X10-5X10=3.0X10-4C问:电量增加了,谁提供的?答:应是电源提供的,多出的电量均从电源通过R1提供,充完电后,又无电流。故断开S,通过R1的总电量为ΔQ=Qˊ�Q=1.2X10-4C提问:R3对计算有无影响?答:没有,因为稳定后无电流流过该支路,所以UR=IR3=0。是不是这样,可以用一个实验来看看。介绍实验电路图:这个电路与例题中的电路差不多,只是把R3换成一电流表,充当一个电阻,R1、R2换成灯泡L1、L2。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1.电路连接好,打开S,把C再接入,会看到电流表指针向右偏一下,说明有瞬时电流,属于充电过程。2.接通S,电流表指针向左偏,然后回到零位置,L1、L2灯亮,说明电容器放电,再用电压表连接两表笔,分别涮UAB,UBD,会发现UAB=UBD,说明A、B点等势,也就是说,电路中接不接R3,在计算电量时效果是相同的。3.断开开关,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说明电容器又被充电,进而也可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在增大。小结:1.充放电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求电量的增量只需找两个稳定态,则ΔQ=Q前�Q后。2.两极板间如果电压增大,则电容器被充电;两极板间如果电压减小,则电容器被放电。以上研究的是极板上电量的变化,那么如果是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则在两板间存在一个静电场,可以利用该电场使带电粒子加速或偏转。例2.如图所示电路,平行板电容器极板水平放置,今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板之间静止不动,现要油滴向上运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分析:该电路图可以改画成如下形式:问:由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些什么?答:因为油滴静止不动,故qE=mg由电路情况可知,两极板带电情况为上+下�(画出等势部分),所以油滴带负电,还可以知道UC=UR4问:电容器取下,对电路有无影响?答:没有影响,因为此电路稳定后可视为断路。问:现要使油滴上移,实质上是要判断什么?答:因为油滴受两个力,而mg恒定不变,所以只需qE↓,而最终是要R4两端电压增大。请同学分析,若R1增大,结果如何?在学生回答同时,给出关系图。R1↑→I↑→UCD↓ICM↓→IMD↑→UMD↑→UMC↓还有没有其它可行的方法?最终答案:R1↓或R2↑或R3↓。(三)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