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无锡的最佳旅游季节是什么时候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因风景绝美秀丽,被誉为“太湖明珠”,因经济发达而被誉为“小上海”。无锡拥有太湖、灵山、吴文化、徐霞客、紫砂壶、锡剧、惠山泥人等城市名片。无锡之美,美在太湖,太湖之美,美在鼋头渚。你可以呼朋唤友,泛舟湖上,春观烟雨江南,夏赏碧波荷花,在旅行时为自己留一份时间和空间,去感受无锡的自然脉搏。你可以探访佛音缭绕的灵山,登高望远,凭栏临风,进拜参禅。你可以穿梭在繁华的崇安区,寻找东林书院,参观阿炳、钱钟书的故居,发现无锡的人文荟萃。你可以行走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南长街,惊叹于无锡的历史古建筑,还有那年轻人扎堆的小清新咖啡馆。末了,不妨在旅途休憩之时,把玩一手宜兴的紫砂壶,试着听一场无锡的锡剧,再品尝可口的水蜜桃、无锡排骨和小笼包,这样的无锡令你回味无穷。历史浩瀚的太湖流域孕育了美丽富庶、人杰地灵的江南地区,它是我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文物证明,距今五千九百年前江南地区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后经过远古原始社会、原始部落、蚩炎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交替,以无锡为中心的江南腹地,闪烁出“鱼米之乡”的光彩。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区梅村一带),建立“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武王灭纣,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派王翦驻守无锡县。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六朝时期,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代无锡属江南道的江南东道。无锡农业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至清代中叶,无无锡锡家庭棉织业年产土布300万匹,占全国棉布产量的6.7%。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太湖绝佳处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1981年,无锡市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无锡倚山临湖、通江达海,“水性使人活”、“山性使人实”,太湖山水润而不媚、秀中见雄,形成了“包容、通达、务实、诚信”的无锡文化。九龙山上开掘十三泉,可以消除“王气”,却灭不了无锡的灵气,无锡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何止“三斗六升”。处“江湖之远”,无锡涌现了一大批忧国忧民之士,也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无锡文化特色。无锡文化之源长江、黄河文化结合。无锡建城的历史三千年,但史前文化可直溯八千年前。无锡彭祖墩、江阴祁头山、宜兴骆驼墩考古成果表明,早在河姆渡马家浜文化时期,无锡已有丰富的史前文化。江阴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玉琮,一毫米内刻有数条纹线,软玉硬似金属,刻功令人惊奇。长江史前文化特色在民生方面,稻作文明、蚕丝起源、苎麻织品、生漆利用,长江流域皆早于黄河流域。黄河文化是王族、皇室文化,多年占主流地位。但争王争霸,连年战乱,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随着住民的南迁避乱,经济中心逐步南移。周朝泰伯奔吴、南北朝北方战乱、唐朝安史之乱、宋朝南渡四次人口大规模南迁,把黄河文化带到了江南。泰伯在无锡兴修水利,带来了社会化生产技术。无锡是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的结合,无锡文化早于吴文化。环境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东南部,沪宁铁路中段。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无锡市地貌雏形,形成于中生年代印支期(距今约1.8亿年)的华夏系构造,它使无锡地区褶皱成陆。而燕山运动(距今约1.5亿~7000万年)因强烈的火山活动和新块褶皱构造的形成,使原来比较稳定的基底又生新复活升高。距今约2500万年的喜马拉雅运动,以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它在老构造的基础上,又加强了东西间褶皱和断裂,使江阴、宜兴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