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从去年5月份习总书记到河南考察时第一次用“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经济新常态,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新常态“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了,对发展的期待和愿景不同了,我们的发展思路、增长方式、思维模式都要调整、适应、融合。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呢。认识新常态,迎接新挑战。经济新常态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四个方面的新挑战。一是持续发展更加紧迫。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是粗放型增长,较多依赖资源、环境和土地等要素,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如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结构优化更加紧迫。县域经济普遍面临发展与转型问题。工业上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需要转型,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农业经营效率低、效益差、特色不突出,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目标定位不准确、制约因素较多。三是要素制约更加紧迫。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资金运转周期拉长、生产成本连年攀升、地方债务化解压力大等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极大考验。县域建设用地空间进一步缩小;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只是杯水车薪;中西部地区由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比较优势正逐渐消失。四是扩大消费更加紧迫。县域经济急需增加消费,摆脱对投资的依赖,加快转向消费主导的增长。在现有的增长模式下,消费的拉动,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对新常态,抓住新机遇。经济新常态是未来一个时期抓好经济工作的基础点。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应对。一是有利于转变方式,科学发展。县域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将会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央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树立了新导向。二是有利于换挡提速,弯道超车。国家整体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东部发达地区增速会相对放缓,为欠发达地区从低速向高速换挡、弯道超车争取了时间。只要我们盯住目标,提速增效,就能够乘势崛起。三是有利于完善链条,培育集群。新常态下,产业转移迎来新的黄金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选择1-2个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挺起县域经济的“脊梁”。四是有利于城乡统筹,普惠民生。国家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领域,将会掀起新一轮城镇化热潮。我们会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加快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适应新常态,探索新路子。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树立差异化理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点、县域特征、产业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子。一是着眼战略转型,呵护青山绿水,做好“生态”文章。坚决清理整顿沿主要河流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严把环保准入关,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业拒之门外。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构筑生态屏障,涵养生态文明。二是致力产业转型,加快三产融合,做好“特色”文章。要打破传统的产业界限,以现代服务业为方向,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为支柱,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着力培育百亿产业集群,带动信息、物流、配送、电商等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三是立足制度转型,转换思维方式,做好“市场”文章。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市场环境。要更加自觉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服务环境,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是创新,捷径也是创新。要从政策支持、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加快科技、产品、品牌创新步伐。立足新常态,用好新动力。面对新常态新任务,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着力汇聚人才,释放原动力。一是向改革要动力。把改革的落脚点放在简政放权、优化环境上,用改革倒逼发展。要保障好。积极落实中央简政放权要求,制定具体方案,有序推进实施,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要对接好。强化实践意识,围绕生态和特色完善机制体制,围绕加快三产融合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举措,争取改革主动。要配套好。制定落实上级改革政策的配套措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资源配置、社会治理创新等具体措施,为改革创造条件。二是向开放要引力。要扩大开放领域,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外开放,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要加强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建成率。三是向人才要活力。要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突出扶持返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