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例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不可忽视的,尽管创新思维的火花是那末的微小,但决不能认为孩子的创造是“乱想”而批评他,这样创造的嫩芽就会被扼杀。因此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下面就教学中几个简单的实例阐述如下:一、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创新火花。有时在教学中一个小小的改动,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开拓思路启发他们探求多样的解法,从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例如: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倒数的认识》课后有这样一道应用题:3/4×()=()×4/7=5/6×()=1。课上我对此题稍加改动,去掉最后一个等号,使之为;3/4×()=()×4/7=5/6×()。这样一改,这道题就拥有了无数个答案,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倒数意义”这一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同时还可以为下一单元分数除法的学习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启发学生运用转化、迁移的数学方法,灵活的运用所学过的多种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同一个问题,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出所料,题一出现,学生首先根据“倒数的意义”进行填空,使每两个因数的积都等于1,3/4×(4/3)﹦(7/4)×4/7﹦5/6×(6/5),当大多数学生都以为大功告成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手还举着,他们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在每个括号里都填0”、“老师,我让每两个因数的积等于2”、“老师,他说的不行。因为2÷3/4,我们还没学过呢,括号里不知填几”、“我知道几,因为根据3/4×(4/3)﹦(7/4)×4/7﹦5/6×(6/5)﹦1,再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就扩大2倍。所以括号里填3/4×(8/3)﹦(14/4)×4/7﹦5/6×(12/5)”、“老师,我是这样想的:()×3/4﹦2,可以表示一个数的3/4是2,也就是把这个数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2。所以2÷3/4﹦2÷3×4,2÷3表示2平均分成3份后求一份是多少,所以2÷3﹦﹦2×1/3,因此2÷3/4﹦2÷3×4﹦2×1/3×4﹦8/3”。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一个赛一个过:“我想让它们的积等于1.5”、“我想让他们的积等于3/11”、“让它们的积等于多少都行”。当学生说到这里,我及时引导他们思考,这道题虽然有无数个答案,但看到这样的题目应从哪几方面想呢?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⑴特殊数“0”,3/4×(0)﹦(0)×4/7﹦5/6×(0)﹦0。⑵倒数的意义,3/4×(4/3)﹦(7/4)×4/7﹦5/6×(6/5)﹦1。⑶取样求解,3/4×()﹦()×4/7﹦5/6×()﹦任何数,然后分别解三个方程。一个小小的改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维舞台。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一个充满创新思维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了里遨游。在进行“口算加减法”时,例题是27+28,引入有的学生采用尾数相加的方法:7+8=15,20+30=50,50+15=65;有的将一个加数进行分解:20+38=58,58+7=65,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常用。我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后提问:“谁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经过思考,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可以先把38与27的差算出来得11(38—27=11),再用27乘以2得54(27×2=54),最后将54与11相加得65(54+11=65)。我先是一惊他的想法很独特,便问他:“你为什么要用27×2呢?”他说:“因为前面有一个27,38里面也有一个27,所以用27×2=54,54再加上他们的差就是答案。”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太奇妙了,也很新鲜,我在全班表扬了他。到了第二天,有这样一道题:“养鸡场有母鸡1225只,第一天下了1118各蛋,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下了109个。两天一共下了多少个蛋?”大部分同学这样做:1118+109=1227(个)、1227+1118=2345(个)。也许是受了昨天的影响。有一位学生这样做:1118×2=2236(个)2236+109=2345(个)。这一方法咋一看似乎不合解题思路,但是细想来,学生已进行了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其中有求几个相同数之和的思考:(第一天比第二天多109个,其中肯定还有个1118。)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得分析综合能力。这节课,除了适时地在解题策略方面给孩子们启发和诱导外,更给他们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自主、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重在教师的开发和引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奇妙想法,重视他们创造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