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24-25教学目标:结合“设计巨人教室”的具体任务,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2.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教学准备:多媒体,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呈现图片,揭示课题1.呈现图片。教师呈现我校大门小图片,让后排的学生说说图片的内容。教师换一张大的图片,再让后排的学生说说图片的内容。2.揭示课题。你们为什么一下就回答出来了,告诉大家原因。照片放大了,就是将图形放大了,揭示部分课题——图形的放大;有放大必然有——缩小,揭示完整的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操作实践,学习新知。1.呈现主题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巨人”与普通人的差异,想一想:如果为“巨人”设计教师,可以怎样设计,需要注意什么。2.呈现“巨人”与普通人的身高比,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设计的基本方法。3.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尝试为“巨人”设计教室。4.组织全班交流:表达“图形放大”的意思。从多个方面理解图形的放大含义:(1)放大后的长是放大前长的3倍;放大后的宽是放大前宽的3倍;小结:放大后的每条边的长度是放大前每条边长度的3倍。放大后的长和放大前的长的比是4:1,放大后的宽和放大前的宽的比是4:1;放大前的长和放大后的长的比是1:4,放大前的宽和放大后的宽的比是1:4小结:放大前后对应边的比是4:1或者1:4。(3)辨析4:1和1:4哪种合适。4:1合适。原因1,研究的是图形的放大,放大应该在前;原因2,和4倍相统一;等等。小结:每条边都扩大了4倍、对应边的比是4:1,我们可以叫做“按4:1的比放大”。(4)讨论辨析。说说1:16和16:1的意思,表示面积扩大的倍数;讨论:“图形的放大”的含义用“边”表述合适,还是用“面积”表述合适?结论:用“边”表述“图形的放大”的含义合适。(5)操作实践。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再独立进行尝试。教师指导学困生,三、完成练习,内化知识。1.书P25第1题。独立判断,交流判断的思考过程,形成判断的方法。2.书P25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3.书P25第3题。4.书P25第4题。学生先说说打算按比怎样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完成后再相互交流自己的画法。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作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