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126461A(43)申请公布日2022.09.30(21)申请号202110332966.5E21B43/16(2006.01)(22)申请日2021.03.29E21B43/267(2006.01)C09K8/68(2006.01)(71)申请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09K8/80(2006.01)地址100028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6号第12层申请人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72)发明人刘银仓邱伟宋永芳覃丹双卢战区赵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专利代理师纪志超(51)Int.Cl.E21B43/26(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0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复合压裂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复合压裂方法,包括:采用酸液预处理储层;向预处理后的储层中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采用酸性冻胶液造主裂缝;采用滑溜水开启并扩展微裂缝及分支裂缝系统;采用第一支撑剂支撑微裂缝系统以及分支裂缝系统;采用第二支撑剂和第三支撑剂支撑主裂缝系统;将支撑剂顶替到裂缝缝口处。本发明在页岩油勘探开发过程中,针对其储层特点,优选了低伤害压裂液;并提出了滑溜水+酸性冻胶混合压裂液、多尺度小粒径支撑剂及纤维加砂来形成高导流复杂体积缝网,增大储层的改造体积;采用前置液态CO2增能来提高压后返排率。CN115126461ACN115126461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用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复合压裂方法,包括:采用酸液预处理储层;向预处理后的储层中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采用酸性冻胶液造主裂缝;采用滑溜水开启并扩展微裂缝及分支裂缝系统;采用第一支撑剂支撑微裂缝系统以及分支裂缝系统;采用第二支撑剂和第三支撑剂支撑主裂缝系统;将支撑剂顶替到裂缝缝口处;所述第一支撑剂的粒度为70~140目;所述第二支撑剂的粒度为40~70目;所述第三支撑剂的粒度为30~50目;所述第二支撑剂和/或第三支撑剂中含有可降解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液包括盐酸和/或土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液态二氧化碳的排量为1.0~1.5m3/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溜水的成分为:0.06~0.08wt%的降阻剂;0.08~0.12wt%的助排剂;0.1~0.3wt%的防膨剂;余量为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阻剂为聚丙烯酰胺类物质;所述助排剂为聚氧乙烯胺醚类和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物;所述防膨剂为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类物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冻胶液的成分为:0.3~0.4wt%的稠化剂;0.4~0.6wt%的粘土稳定剂;0.04~0.06wt%的破乳剂;0.08~0.12wt%的助排剂;0.08~0.12wt%的杀菌剂;0.5~0.7wt%的交联剂;0.5~0.7%的pH调节剂;0.01~0.15wt%的破胶剂;余量为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稠化剂为羧甲基羟丙基胍胶;所述粘土稳定剂为氯化铵和季铵盐中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破乳剂为烷基磷酸酯和烷氧基羧酸酯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助排剂为脂肪醇聚醚类物质和脂肪醇聚醚阳离子复配物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杀菌剂为甲醛、戊二醛和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交联剂为有机锆盐类物质;2CN115126461A权利要求书2/2页所述pH调节剂为醋酸类物质;所述破胶剂为过硫酸铵类物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剂为陶粒支撑剂;所述第二支撑剂为树脂覆膜石英砂支撑剂;所述第三支撑剂为树脂覆膜石英砂支撑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溜水的黏度为2~6mPa.s;所述酸性冻胶液的黏度为100~150mPa.s。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纤维为聚酯纤维。3CN115126461A说明书1/10页一种用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复合压裂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压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复合压裂方法。背景技术[0002]中国页岩(致密)油可采储量44.1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占石油资源量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南襄凹陷、苏北盆地、三塘湖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国内陆相页岩油主要形成于陆相断陷湖盆前三角洲及半深湖‑深湖相,埋深2200~3500m,有机碳含量1.2%~2.6%,脆性矿物含量较低(40%~50%),热演化程度较低(R0为0.5%~1.1%),原油可流动性差,渗透率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