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962675A(43)申请公布日2020.11.20(21)申请号202010844823.8E04G13/04(2006.01)(22)申请日2020.08.20E04G13/02(2006.01)E04G11/36(2006.01)(71)申请人泰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地址450000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园田路25号申请人河南成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72)发明人李守坤郭强李水才李留波郭永良付艳军秦兴周李兴鹏张东秦晓艺宋广明王宏伟李金磊秦振凯王海东(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盈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96代理人张晓辉樊羿(51)Int.Cl.E04B1/34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7页(54)发明名称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以解决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结构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1)支撑体系搭设;(2)下弦梁模板支设、下弦梁钢筋绑扎、下弦梁混凝土浇筑;(3)上弦梁、立柱及楼板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本发明采用“两次支模,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确保了现浇混凝土空腹桁架的施工质量,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CN111962675ACN11196267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搭设支撑体系,然后支设下弦梁模板,结合空腹桁架的受力特征采用四角同步向内推进、先短后长、先绑扎框架梁后绑扎次梁的方式绑扎下弦梁钢筋,然后用混凝土浇筑下弦梁;(2)上弦梁采用四角同步向内推进、先短后长、先绑扎框架梁后绑扎次梁的方式绑扎上弦梁钢筋;通过BIM深化设计,制作立柱模板和上弦梁模板,将其进行组合安装牢固;楼板模板的铺设按照空腹桁架网格“隔一铺一”方式,然后从中间向两侧分层浇筑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支撑体系采用满堂脚手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钢筋绑扎应确保主筋、箍筋的绑扎根数及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方式,浇筑时采用由中间向两侧的方式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期间连续供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BIM深化设计是根据立柱、上弦梁的截面类型,分别创建上弦梁的矩形立柱、方形立柱、十字形立柱的BIM三维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根据制得的所述立柱模板和上弦梁模板,制作成“双八字”型立柱阴角模板和梁底立柱加腋“C”型组合模板,将制作完成的不同“C”型组合模板和“双八字”型立柱阴角模板进行组合安装牢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组合模板制作方法如下:根据不同的空腹网格立柱和上弦梁加腋尺寸,将“C”型组合模板分解为梁底平模及两侧立柱加腋“U”型模板,再进行组合即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在楼板模板铺设前,创建空腹桁架整体BIM模型,对楼板模板方案进行优化,确定模板按“隔一铺一”的方式铺设。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上弦梁模板用钢筋绑扎完成后,封闭上弦梁侧模板及屋面板模板,绑扎屋面板钢筋。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所述立柱模板内插入短钢管作为标记,每浇筑振捣一处即拔出钢管。2CN111962675A说明书1/7页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空腹桁架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异形现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现代高层、超高层建筑向多功能综合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的底部或某些楼层局部大空间以及大跨度屋盖的需要,在竖向结构改变的楼层设置转换层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趋势。[0003]传统梁式和板式转换层及井字梁和密肋梁结构,在追求大跨度和大空间时,设计往往加大梁的截面,从而很容易造成“强梁弱柱”的现象,对结构抗震不利,且空间效果不理想。[0004]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