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3931461A(43)申请公布日2022.01.14(21)申请号202111269395.1(22)申请日2021.10.29(71)申请人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地址510080广东省广州市农林下路83号广发大厦15-16楼(72)发明人魏成权黄俊文(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代理人黄奕东(51)Int.Cl.E04G21/16(2006.01)E04G25/02(2006.01)E04B1/20(2006.01)E04B5/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该支撑体系包括: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预制梁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具有两个且设置于所述预制梁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第二支架用于支撑预制梁板;固定组件用于与预制柱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组件。由于预制梁两侧的第二支架均与第一支架连接,使得支架组件在每一根预制梁的下方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提高支架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利用固定组件将支架组件与预制柱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支架组件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需要设置支撑件对支架组件进行支撑固定的情况。CN113931461ACN11393146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预制梁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具有两个且设置于所述预制梁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预制梁板;固定组件,用于与预制柱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底托和第一横梁,所述第一调节底托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横梁安装于所述第一调节底托且设置于所述预制梁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底托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调节底托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横梁安装于所述第二调节底托,所述第二横梁用于支撑所述预制梁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底托和所述第二调节底托均包括上托、下托和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托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斜撑装置,所述斜撑装置包括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一斜撑杆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装置还包括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二斜撑杆用于加固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具有两根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预制柱的两侧,所述第一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钢管具有两根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预制柱的两侧,所述第一钢管和所述第二钢管呈现为井型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为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9.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施工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浇筑预制柱;安装支架组件,使支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预制柱连接;安装预制梁;安装预制梁板;浇筑相邻两块所述预制梁板之间的现浇段混凝土。2CN113931461A说明书1/5页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迅猛,在保障性住宅工程、公共建筑应用日益广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显著特点现场施工进度加快,并且由传统的湿作业为主转变为干作业为主。[0003]在住宅工程中,由于层高大多在三米左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制梁、预制板采用专用的独立单杆支撑,较好地解决安装时的支撑难题,安装方便快捷。但是在部分公共建筑中,建筑层高达到五米以上,采用独立单杆支撑,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当前还是使用满堂红脚手架支撑。该支撑架基本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支撑架用量大,体现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为此需要一种新的支撑体系,满足较高层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