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苏集镇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共500题)含答案第一部分单选题(500题)1、吴洪斌今年14岁,自小因为脑瘫造成残疾,走路略有不便,受到周围人的嘲笑。面对这样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坚持()的工作原则。A.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B.接纳与关爱青少年C.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D.协助青少年快速适应社会【答案】:B2、某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最近推出了“温馨夕阳”服务项目,主要是为社区独居、残疾和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洗衣服和家居清洁等服务。该项目提供的是()服务。A.生活保障B.健康健全C.居家养老D.日托照料【答案】:A3、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区中半失能老人开展了一系列服务。下列服务中,属于间接服务的是()。A.开展半失能老人社区联谊活动B.优化半失能老人服务质量评估流程C.每月为半失能老人举办一次生日会D.组织社区居民结对帮助半失能老人【答案】:B4、(2019年真题)何先生与张女士夫妇因在家庭角色认知上的差异而经常发生争吵。何先生强调女性就应以家庭为中心,在家相夫教子;张女士则认为家庭责任应夫妻共同承担。为此,夫妻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甚至闹到要离婚。社会工作者从性别视角出发为何先生与张女士夫妇提供家庭辅导服务,其工作重点应是()A.强化妻子的家庭角色B.劝说妻子认同丈夫的家庭观念C.强化丈夫的家庭角色D.引导丈夫尊重妻子的个性与权利【答案】:D5、社会工作者小李在与服务对象小强的面谈中了解到,小强上课经常走神,A.减少小强上课走神的次数B.提高小强的学习能力C.延长小强上课注意力的集中时间D.改变小强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答案】:C6、(2019年真题)老王年轻时在战争中负伤,导致下肢瘫痪,背部长期疼痛。伤病严重影响了老王的身心健康,降低了他的价值感和自尊感,也限制了他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的空间。老王的上述情况呈现出优抚安置对象具有()的特点。A.行动能力强B.军队情结深C.需求层次多D.年龄结构优【答案】:C7、很多时候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止一个,故需要协助他们理出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能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使服务更有效果。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共同决定优先次序。此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使其愿意努力作出改变;先易后难,这样既能增强服务对象的信心,又使其认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功与他们建立专业关系。。A.保证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B.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服务C.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D.尊重服务对象的意向【答案】:D8、近年来不断有专家指出,对于农村年幼的“留守儿童”,应建立一些农村幼儿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来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将他们交给年迈的祖父母照顾。这说明社会工作中选择介入行动应遵循()原则。A.个别化B.以人为本C.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D.服务对象自决【答案】:C9、社会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支出是家庭的负担,投入高但回报少,还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在这种观念下,这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供孩子上学已经是尽职尽责了,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针对家长的上述观念和行为,社会工作者应为他们提供()服务。A.亲职教育B.亲子关系辅导C.课后托管D.儿童问题辅导【答案】:A10、(2017年)小王是外来务工人员,丈夫因工伤死亡,独自带着女儿在城市打工,邻居向社会工作者小张反应,小王自丈夫去世后,精神状态一直不好,说女儿是“丧门星”,时常把女儿打的遍体鳞伤。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小张首先要做的是()A.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孩子安全B.寻找合适成年人,协助照料孩子C.联系小王的家人,为小王提供帮助D.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小王提供帮助【答案】:A11、张老伯因中风住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好转,正在恢复之中。张老伯希望能出院回家,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为了让他出院后既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又能继续康复治疗,社会工作者小王与张老伯的家属、社区的相关机构联系后,为他出院后的照顾做了安排:张老伯住在家中,每天上午由家属送他去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下午由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送他去社区日间照顾中心;傍晚再由日间照顾中心工作的邻居顺便送他回家。小王为张老伯所做的照顾计划属于()。A.社区照顾B.邻里照顾C.机构照顾D.家庭照顾【答案】:A12、卫玲出生后,因为父母工作忙,把她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一直希望有个孙子,就把卫玲当男孩养。8岁时,卫玲回到父母身边。母亲开始没有在意。但在卫玲13岁进入初中后,母亲发现了问题,开始刻意地改变卫玲的行为,母女间常为此出现冲突。学校里的同学也对卫玲不一样的装束和行为表示不理解,有时甚至取笑她。卫玲为此感到非常沮丧,主动来见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评估卫玲的问题后,准备介入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