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1重力与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通过对于生活中力的认识学习重力的概念和其性质。3.总结力的产生得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教具准备多媒体磁铁阻力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引入:生活中的物体都跟周围的物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物体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在物理学中如何来概括这种相互作用?生活中又有哪些这种类型的相互作用又有何性质?教学环节一:教师活动:物体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如何称呼对于物体的运动等又有什么影响呢?演示:推东西拉东西磁铁吸引阻力管......学生活动:思考教师所给问题并观察教师的演示结合初中学习到的知识和课本的研读对于以上问题作出解答。【总结】:物理学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产生形变。【说明】:通过问题、演示、讨论、总结。最终对于问题作出解答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使学生对于所学到的概念更加的深刻。教师活动:物理学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其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来。国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由于力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表示力的时候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力分别是:(1)、力的图示法: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注:力的图示法要标明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多少)(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需大概反映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两种方法的区别: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前面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进一步的拓展得出力的性质和表示方法。【说明】:拓展对于力的性质的研究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环节二:教师活动:力会改变物理体的运动状态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只要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只受地球的吸引都要落到地球上就如我们前面学到的落体一般。演示:物理的下落.......学生活动:观察教师的演示并根据提示还有初中的知识回答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而下落。【说明】:根据观察初步引出重力的概念为继续学习重力的性质做铺垫。教师活动:要明白一个力的性质就要明白一个力的三要素也就是一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G=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g=9.8米每平方秒)方向:竖直向下。重心:物体各个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称为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学生活动:进一步学习重力并学习如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说明】: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对于重力的学习并深化对于重力的认识。教师活动:课堂训练: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答案:CD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说明】:进一步加强对于重力的理解。教学环节三:教师活动:在科学的发展史中对于力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共发现了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