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柞岗中学韩桂玖美国学者查尔斯西尔伯曼在一部震动世界的书《教室的危机》中提到“在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由于只知道背诵和记忆孔子语言,忽视了分析性、创造性教育,所以才导致了一个世界最伟大、最具有创新的文明衰败,如果我们不记住这一教训,还会重蹈覆辙。”这一观点发聋振聩,某种程度上剖析了中国传统教育中缺少的多元创造、探究分析,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所造成的痼疾与危害,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强烈感受到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的到来,变革传统教育,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型模式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教材中许多实验都是十分经典的,但由于受到其篇幅内容设计方案的限制,部分实验仅侧重于知识的验证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模式单一,学生只是疲于对前人经验的简单模仿,机械地训练,被动地接受;而且部分实验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为了实验而实验,兴趣索然。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提高实验的可观察性,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体现实验的现实性、社会性,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真正完成素质教育所赋予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一、提高实验的创新性化学实验具有动机技能。通过强烈的实验现象,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年,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刺激最好是新鲜生动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已经设想好的或推测出来的。因此,教师通过认真的思考,大胆的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或设计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课堂实验,设计悬念,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奋,积极探索、研究问题。而不是像在看已知谜底的蹩脚的魔术表演,毫无兴趣而言。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而产生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如在“燃烧条件的研究”的实验中,完成教材中的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设疑猜想“怎样让白磷在水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演示:将氧气通入盛有白磷的热水中,伴随这氧气的通入,白磷开始在水下剧烈燃烧,黄色的火团在水中上下翻滚,缕缕白烟在水面上四处飘荡。学生完全沉浸在美妙的实验现象之中。这时及时的启发和引导、归纳,将观察到现象的喜悦之情转化为探索未知知识的动力,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意识。又如,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的实验中,学生预习已经知道CO可以在导气管口燃烧,其实验现象最多和H2燃烧现象大同小异,一个小小的蓝色火眼而已。这时改用燃着的木条直接点燃集气瓶中的CO:只见蓝色的火焰充满瓶口,并且在摇曳中沿着集气瓶口逐层向下燃烧……实验现象的明显性和直观性超出学生的预想,惊奇之余,学生的感慨之情和想要尝试的心理油然而生,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和培养。这样通过创新实验,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不仅知识印象深刻,而且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培养。二、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探究性实验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最佳条件。在现行的实验中,许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去观察,始终处在观众的位置上,只是实验的旁观者,结果的接受者,学生的思维被牢牢的束缚,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由于思考的被动性,对于部分实验细节无法全面感知,准确描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悬念的制造,营造出强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让学生主动地设疑、猜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促进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释放潜能,大胆质疑,发散思维,最终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体会成功快乐的同时完成了潜能的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如果仅仅传统地完成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学生枯燥地观察冗长而又十分明显的实验现象,索然寡味。如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意识必将被牢牢地束缚住。这时,实验可改为:启发引导让学生分组探究完成用酒精灯加热已经炭化小木片上的氧化铜,通过生成红色的物质归纳得出生成金属铜;然后设疑、启发:碳必然要与氧结合,是生成一氧化碳还是生成二氧化碳呢?学生刚刚亲自完成生成铜的实验,仍处在获得成功的兴奋中,思维异常活跃,探索热情高涨,大胆讨论,踊跃回答。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探究,完成实验。虽然是同一个实验,但此时的观察重点侧重于较为明显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去探究验证自己的设想,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也过得飞快,结论的归纳验证水到渠成。在探索中思考,在问题情境中完成了思维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