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535504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535504A(43)申请公布日2012.07.04(21)申请号201210076139.5(22)申请日2012.03.21(71)申请人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053北京市西城区槐柏树后街23号(72)发明人燕斌徐君杨建国王志强(51)Int.Cl.E02D27/34(2006.01)E02D27/14(2006.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22页页附图附图33页(54)发明名称桥梁隔震基础(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隔震基础形式,所述桥梁的承台在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划分为桥墩承台和桩基承台,桥墩承台与桥墩形成整体,桩基承台与桩基形成整体,所述桩基承台顶部设有矩形凹槽,凹槽底部铺设隔震支座,隔震支座上部支承桥墩承台,桩基承台在外侧设置围堰式保护层,保护层内侧在纵桥向设置缓冲橡胶板,在横桥向设置聚四氟乙烯板,所述隔震支座由下连接钢板、下套筒、下锚杆、下锚固螺栓,上连接钢板、上套筒、上锚杆、上锚固螺栓,位于下连接钢板和上连接钢板之间的支座本体组成,所述支座本体由橡胶片、保护层橡胶与加劲钢板、支座连接钢板叠层硫化粘结而成,本发明利用了隔震支座的隔震功能,使隔震层以上的桥梁结构与地震动的水平成分绝缘,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CN102534ACN10253550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桥梁隔震基础,包括桥墩承台(2)、桩基承台(3)和设于其间的隔震支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承台(2)与桥墩(1)形成整体,桩基承台(3)与桩基(4)形成整体,桩基承台(3)顶部设有矩形凹槽,凹槽底部铺设隔震支座(7),隔震支座(7)上部支承桥墩承台(2),桩基承台(3)在外侧设置围堰式保护层,保护层内侧在纵桥向设置缓冲橡胶板(6),在横桥向设置聚四氟乙烯板(5),所述隔震支座(7)由下连接钢板(8)、下套筒(10)、下锚杆(11)、下锚固螺栓(9)、上连接钢板(12)、上套筒(14)、上锚杆(15)、上锚固螺栓(13)、位于下连接钢板(8)和上连接钢板(12)之间的支座本体(16)组成,下连接钢板(8)与上连接钢板(12)相对设置,所述支座本体(16)由橡胶片(18)、保护层橡胶(20)、加劲钢板(19)及支座连接钢板(17)叠层硫化粘结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隔震基础,其特征在于:下锚杆(11)的螺杆端部设有螺纹,穿过下套筒(10)及下连接钢板(8)与下锚固螺栓(9)拧紧,形成下连接组件,上锚杆(15)的螺杆端部设有螺纹,穿过上套筒(14)及上连接钢板(12)与上锚固螺栓(13)拧紧,形成上连接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隔震基础,其特征在于:支座本体(16)的支座连接钢板(17)与上、下连接组件通过螺栓连接,形成隔震支座(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隔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桥墩承台(2)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桥梁隔震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桩基(4)施工完成后,首先浇筑桩基承台(3)在隔震支座(7)以下部分的混凝土,进而安装隔震支座(7),其次浇筑桥墩承台(2)混凝土,然后吊装预制的围堰式保护层混凝土,最后施工桥墩(1)及桥梁上部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桩基承台(3)时,需将隔震支座(7)的下连接钢板(8)、下套筒(10)、下锚杆(11)进行预埋,其中桩基承台(3)的混凝土浇筑到下连接钢板(8)厚度一半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桥墩承台(2)时,需将隔震支座(7)的上连接钢板(12)、上套筒(14)、上锚杆(15)浇筑到桥墩承台(2)的混凝土内,其中界面取为上连接钢板(12)厚度一半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桩基承台(3)围堰式护层内的混凝土与聚四氟乙烯板(5)和缓冲橡胶板(6)采用中性的玻璃水进行连接。2CN102535504A说明书1/2页桥梁隔震基础[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基础形式,特别是一种桥梁隔震基础。[0002]背景技术:地震是一种不可被精确预测的自然灾害,桥梁是交通运输的生命线工程。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确保桥梁的地震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效果,密切关系着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成败。[0003]目前,我国在大跨度桥梁建设中大量采用墩梁固结的型式,比如连续刚构桥、矮塔斜拉桥等,用以减少大吨位支座的使用与维养。然而,这些大跨度桥梁可采用的抗震策略却极为有限。如果采用强度设计方法,往往需要加大桥梁下部结构和基础的尺寸及配筋,然而即便如此,桥梁的抗震性能也不一定满足规范要求;如果采用延性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