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119134A(43)申请公布日2020.05.08(21)申请号201811280146.0(22)申请日2018.10.30(71)申请人扬州市水世界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地址225265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邵伯工业集中园区(72)发明人赵富宇(51)Int.Cl.E02B7/44(2006.01)E02B7/5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包括设置在蓄水坝堰顶的支墩以及闸门板,还包括铰链和液压油缸,闸门板通过铰链连接于支墩,处于蓄水状态时,闸门板向支墩倾斜,闸门板和支墩分别连接于液压油缸的两端,闸门板下端的下方设有位于蓄水坝堰顶的止水槽,所述止水槽内设有橡胶垫,所述止水槽前侧设有安装在蓄水坝堰顶的斜挡板。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本发明结构,能够使整个钢闸门运行稳定可靠,大大减少蓄水坝制造成本,整体密封效果好。CN111119134ACN11111913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蓄水坝堰顶的支墩以及闸门板,还包括铰链和液压油缸,闸门板通过铰链连接于支墩,处于蓄水状态时,闸门板向支墩倾斜,闸门板和支墩分别连接于液压油缸的两端,闸门板下端的下方设有位于蓄水坝堰顶的止水槽,所述止水槽内设有橡胶垫,所述止水槽前侧设有安装在蓄水坝堰顶的斜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板和支墩分别设有有一液压支座分别用于连接于液压油缸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位于其所在的闸门板的一面的中部或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板采用钢结构。2CN111119134A说明书1/2页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背景技术[0002]目前,蓄水坝一般是通过设置水坝闸门来实现蓄水和泄水。现有的水坝闸门通常是通过支腿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墩,且在处于蓄水状态时门板通常呈垂直状态,然而垂直设计的门板会使得闸门在启动时产生拍打现象,造成失稳,而支腿的设计则一方面使得闸门的结构比较复杂,另一方面断面宽度较大,从而使得蓄水坝的体积较大,建造成本较高,钢闸门的止水极为重要,现有的底部密封效果差,影响了蓄水效果。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钢闸门运行稳定,减少制造成本,密封效果好的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0004]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置在蓄水坝堰顶的支墩以及闸门板,还包括铰链和液压油缸,闸门板通过铰链连接于支墩,处于蓄水状态时,闸门板向支墩倾斜,闸门板和支墩分别连接于液压油缸的两端,闸门板下端的下方设有位于蓄水坝堰顶的止水槽,所述止水槽内设有橡胶垫,所述止水槽前侧设有安装在蓄水坝堰顶的斜挡板。[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闸门板和支墩分别设有有一液压支座分别用于连接于液压油缸的两端。[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位于其所在的闸门板的一面的中部或两侧。[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闸门板采用钢结构。[0008]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本发明结构,能够使整个钢闸门运行稳定可靠,大大减少蓄水坝制造成本,整体密封效果好。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中1是蓄水坝堰顶、2是支墩、3是闸门板、4是铰链、5是液压油缸、6是橡胶垫、7是斜挡板、8是液压支座。具体实施方式[0011]一种新型翻板钢闸门,包括设置在蓄水坝堰顶1的支墩2以及闸门板3,还包括铰链4和液压油缸5,闸门板3通过铰链4连接于支墩2,处于蓄水状态时,闸门板3向支墩2倾斜,闸门板3和支墩2分别连接于液压油缸5的两端,闸门板3下端的下方设有位于蓄水坝堰顶1的3CN111119134A说明书2/2页止水槽,所述止水槽内设有橡胶垫6,所述止水槽前侧设有安装在蓄水坝堰顶1的斜挡板7。[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闸门板3和支墩2分别设有有一液压支座8分别用于连接于液压油缸5的两端。[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4位于其所在的闸门板3的一面的中部或两侧。[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闸门板3采用钢结构。[001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